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484911
大小:11.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9-03
《影视编辑发展历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物理剪辑方式1956年,安培公司发明了磁带录像机,可以利用电视观看编辑的节目了。但节目编辑形式仍沿用了电影的剪辑方式。这种编辑方式对磁带有损伤,节目磁带不能复用,编辑时也无法实时查看画面。2.电子编辑方式1961年,录像技术和录像机功能不断完善,电视编辑进入了电子编辑时代,可以利用标准的对编系统,实现从素材到节目的转录。电子编辑避免了对磁带的损伤,在编辑过程中也可以查看编辑结果,及时修改。电子编辑的编辑精度不高,无法逐帧重放,带速不均匀造成的接点处出现跳帧现象。 3.时码编辑方式1967年,美国电子工程研制出了EECO时码系统,1969年,使用SMPT
2、E/EBU时码对磁带位置进行标记的方法实现了标准化,利用基于时码设备的编辑技术和手段不断涌现,编辑精度和编辑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电视编辑仍无法实现实时编辑点定位功能,磁带复制造成的信号损失也没有彻底解决。 4.非线性编辑方式1970年,美国造出了第一台非线性编辑系统,这种早期的模拟非线性编辑系统将图像信号以调频方式记录在磁盘上,可以随机确定编辑点。80年代出现了纯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但当时压缩硬件还不成熟,磁盘存储容量也很小,因而视频信号并不是以压缩方式记录的,系统也仅限于制作简单的广告和片头。90年代以后,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和存储技术的发展、实时压缩
3、芯片的出现、压缩标准的建立以及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非线性编辑系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