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深挖孔桩施工方案.doc

超深挖孔桩施工方案.doc

ID:58482144

大小:2.07 MB

页数:35页

时间:2020-05-16

超深挖孔桩施工方案.doc_第1页
超深挖孔桩施工方案.doc_第2页
超深挖孔桩施工方案.doc_第3页
超深挖孔桩施工方案.doc_第4页
超深挖孔桩施工方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深挖孔桩施工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 施工方案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建筑施工手册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GB5002-2002)3、设计施工图纸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重庆市建筑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二、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1、工程概况本项目为高阳拆迁还房二期及廉租房建设工程1号~13号楼组成,均由我司承建。本工程属还建房,结构类型基本相似,鉴于整个二期工程的建筑结构及基础形式相似,本方案将本工程的挖孔桩基础编制在内。混凝土强度等级除隔墙基础、素混凝土挡墙、隔墙基础、垫层C15外,其他均以设计施工图、设计答疑为准。本工程为多层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基础形式

2、为挖孔桩、独立柱基、条形基础。挖孔桩桩径为800mm,采用人工开挖成孔。持力层岩层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详各楼号的基础详图的规定值。本工程部分人工挖孔桩深度超过15m,特编制了本超深基础方案,正确有利的施工工艺和工序,有效的保证作业工人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本工程基础设计以四川省绵阳川西北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合川工业园高阳片区拆迁还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补充详勘,2009年8月)为依据。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桩基设计等级为二级。回填区采用素填土,主要由褐色粉质粘土及泥岩碎块石组成,块石粒径不等,土石比不等,人工推填而成,为机械回填,松散~稍密,分布于场地大部分区域,原地形为斜坡地段,厚度变化

3、大。地勘资料综合判定:填土为稍密状态,人工挖孔桩施工时,会造成局部垮塌,土方开挖时支护应同时进行。2、地理位置本项目施工现场位于合川工业园高阳片区,东、南向均连三期还建房项目工程;北西侧远可见已建渝合高速公路,紧临已建好的三栋还建房;北临入城干道。1.2地理特征施工现场场地开阔,上部为人工回填土,回填时间一年左右,较松散,填土视为未通过压实,为软弱土。中部为回填杂土及块石,下部为泥岩或砂岩。1.3基础工程量序号楼号单位人工挖孔桩独立基础条基备注11号楼根9840/未包括设计变更22号楼根5564/未包括设计变更33号楼根154//未包括设计变更44号楼根86//未包括设计变更55号楼根58//

4、未包括设计变更66号楼根78//未包括设计变更77号楼根188//未包括设计变更88号楼根78//未包括设计变更99号楼根58//未包括设计变更1010号楼根///未包括设计变更1111号楼根146//未包括设计变更1212号楼根///未包括设计变更1313号楼根25/未包括设计变更14合计根1024104/未包括设计变更从上表可以看出,整个二期工程除10号楼、12号楼全部为条形基础外,人工挖孔桩共计1024根。1#、2#、3#、7#、13#楼的部分人工挖孔桩基础深度较深,并大于15m。3、施工特点3.1由于本工程部分回填区域厚度深,均为倾倒填料回填而成,大部分填料的砂石比例也未按规范要求施工

5、,回填时也未按分层回填以及分层夯压。由于以上原因,施工难度将增大,挖孔桩施工时应注意回填部份垮塌,并及时做好支护和防护工作。三、挖孔桩基础的设计要求:1、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要求:1.1本工程部分基础形式为大直径人工挖孔桩基,设计桩径为800。桩端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28MPa左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413MPa。1.2人工挖孔桩的桩身混凝土、护壁混凝土以设计交底和相关设计变更通知为准。1.3挖孔桩挖至设计深度时,应请质监、地质等部门验槽,并及时用100厚C15砼封底,封底混凝土不作为嵌岩深度,不宜长期敞露。基底岩石应取样试压,基地岩石取样部位和数量应

6、按规范要求。同时取样部位和数量还必须由监理指定或确定,嵌岩段的岩石强度值不得小于设计要求值。四、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1.1根据业主提供的施工平面图及资料,进行施工前的技术交底,解决施工的一些问题。1.2做好施工场的平面定位控制及高程控制。1.3提供材料供应计划。1.4做好原材抽样复检。2、基础定位放线2.1复核放线办提供的建筑四角定位点(主坐标点)的坐标数据与设计施工总平面图是否一致,当坐标位置无误后方可进行下桩基定位工序。2.2采用“内控法”,用极坐标原理,以建筑物的外边轴线作为控制网主轴线,在主控轴线内2m设辅助控制轴线,主控轴线和辅助轴线的交叉点做成用铁钉作固定的三角桩,便于施工过程中的

7、测量放线,其它主轴线均在场外作固定三角桩,以便随时控制,从主控点引出外边线轴线矩形方格网后,测量出其它轴线。在测设过程中其主要技术要求:边长相对误差≤3㎜,测角误差≤3″。2.3基础施工采用矩型控制法和坐标测量法,以放线办提供的定位点为控制点为依据,采用经纬仪、钢尺、木桩、广线测出闭合矩型控制网,用平行线法测定出各轴线,并引测到工程四周辅助固定三角桩或砖砌围墙上,且做好红三角标志,作为基础及楼层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