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潞城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7.3《重力》评优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江苏省常州市潞城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7.3《重力》评优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ID:58478597

大小:9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6

江苏省常州市潞城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7.3《重力》评优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常州市潞城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7.3《重力》评优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常州市潞城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7.3《重力》评优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常州市潞城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7.3《重力》评优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潞城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7.3《重力》评优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7.3《重力》课堂研究点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实验探究活动并交流讨论寻找物理规律教学内容重力教学对象初二(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会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力;知道重力的三要素。2、过程与方法目标:由实验探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一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得到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重力现象的兴趣和对相关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重力的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社会中的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和道理。教学策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

2、感受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但要寻找客观的物理规律,必须经过严谨的科学实验探究。只参与探究活动也是不充分的,还需要积极地交流讨论,借助实验数据和现象归纳物理规律,最后还要试着将物理服务于我们的生产生活。课前准备教学器材:演示:铁架台、细线、钩码、演示用弹簧测力计、剪刀、红墨水,大烧杯、重锤、激光水平仪、多媒体分组: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细线、钩码、红墨水、烧杯、三角尺教学过程(可续页)教学步骤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如目的、预设效果等)引入课题10分钟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1、请大家一起欣赏有关瀑布、跳水的两个短片。提出问题:两个短片有什么共同点?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其它

3、类似现象。3、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对重力的认识。4、电子板书: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5、关于重力的几点说明。1、学生仔细观察短片,思考原因。2、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讨论。3、复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从自然景观到人类行为,创设问题情景,激趣引课。让学生初步感知重力概念。合作探究20分钟二、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1、根据学生测量钩码重力活动引导学生猜想。2、引导学生分组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3、电子板书:重力的大小G=mg单位说明。4、补充说明:g的值还会随着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1、根据测量不同钩码重力的活动,猜想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2、学生分组实验,在自主、探

4、究、合作的学习中,发现规律:G=mg(g=9.8N/kg)学生在品尝成功的同时,锻炼了能力、提高了兴趣。合作探12分钟三、探究重力的方向1、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去探究重力的方向。①不经任何实验,仅凭印象和经验;通过充分的观察、思考、讨论、改进,确定观察重力方向的最佳方案。培养学生观察和交流能力,和实事求是、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究②引导学生发现重力方向与悬线下垂方向的关系。③剪断细线,引导学生发现重力方向与小球下落方向的关系;2、引导学生发现“竖直”“水平”的意义。3、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各个地区的“竖直向下”。4、电子板书: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5、引导学生寻找重力方向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并尝试动

5、手设计产品。设计实验,探究发现“竖直”与“垂直”的差别。通过充分的直观体验,发现“竖直”与“水平”的关系。动手动脑,在活动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丰富学生生活经验,交流生活体验。深化对重力方向的认识。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课堂小结(3分钟)重力产生的原因:地球的吸引重力的三要素: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G=mg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应用重力的作用点——悬挂法找重心教学反思这节课以重力的知识为载体,围绕重力的方向和大小设计探究活动。学生在亲身经历了自主探究的全过程后,知道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大小G=mg;掌握了对重

6、垂线、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的操作技能;体验到了科学探究成功后的快乐;初步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下面,我就将结合具体事例来谈一谈这节课:1、在课的一开始,我展示了两组镜头——美丽的瀑布引人入胜,运动员跳水则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这两个情境,既为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情感,一下子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究的位置。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在探究重力的方向的环节里,有的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垂直或是竖直,我首先问“能不能凭空想象?”学生们经过思考,一致认为“应通过实验验证。”在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里是用眼睛观测重物下落方向的,我问“这样观察

7、清楚吗?”引导学生发现“由于重物下落的速度太快,看不清,所以这是由大概的印象得出的结论,不可信。”最后,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发现系重物的细线下垂方向可以体现重力的方向。这样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引导学生思维,帮助他们完善方案。在这里,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还有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正是所谓的“授人以渔”。3、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俩交换一下,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俩交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