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课件.ppt

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课件.ppt

ID:58460199

大小:2.77 MB

页数:42页

时间:2020-09-07

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课件.ppt_第1页
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课件.ppt_第2页
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课件.ppt_第3页
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课件.ppt_第4页
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检查方法普通X线检查可提示脾大小、形态、位置及邻近器官状态等,可显示钙化灶胃肠道造影可显示脾肿大和异位而引起的受压移位CT/MRI脾的大小、形态、先天异常、肿瘤、炎症及外伤清楚显示。血管造影诊断脾动脉血栓,动脉瘤、脾梗塞、脾脓肿、脾肿瘤,囊肿,脾破裂人体最大的周围的淋巴器官具有造血破血滤血免疫等多种功能脾的生理脾位于左肋区深部,胃与膈之间,长轴与第10肋平行,凸面为膈面,凹面为脏面。脾动脉起源于腹腔干,有的起源于腹主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脾的解剖良性肿瘤脾血管瘤小儿为毛细血管瘤,成人为海绵

2、状血管瘤。临床表现上腹痛、肿块、压迫感、恶心及呕吐等。平片:可见点状、星芒状、条纹状钙化胃肠造影与脾囊肿相似CT平扫均匀的低密度影,边界清。内部有出血坏死时,密度可不均匀增强肿瘤边缘先出现斑点状强化,增强扫描区逐渐向中心扩展,3-4分钟后,全部增强,呈等密度状态血管造影从动脉期到静脉期一直可见斑点、棉絮状造影剂贮留,无动静脉短路。MRI3cm以上的血管瘤常引起脾轮廓的改变T1境界清晰的低信号区,圆或椭圆形。较大血管瘤中央可见更低信号区,提示瘢痕形成T2呈高信号,一般较均匀。中央瘢痕表现卫星芒状等或低信号。

3、GD-DTPA早期边缘强化,典型为结节状。逐渐向中心充填。延迟扫描可见完全填充,与脾实质信号相等脾淋巴管瘤属真性囊肿之一单纯状海绵状囊肿状淋巴管发育畸形,淋巴回流受阻导致淋巴液积聚并呈囊性扩张,非真正肿瘤临床表现压迫左上腹,左上腹不适,疼痛。影像学表现CT边缘清楚的低密度影,无强化。MRIT1WI呈低、等信号,不均匀。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淋巴管瘤边缘可见轻度强化。延迟期有时可见中央的纤维分隔,中央囊性区无强化。大部淋巴瘤表现为多房性,MRI可显示其囊壁及分隔。女,23岁,发现脾脏肿物5天,体查

4、无特殊脾脏错构瘤又称脾结节增生,脾腺瘤,纤维瘤等,少见良性肿瘤,多种正常组织异常混合形成。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小者多无症状,大者可引起左上腹包块、疼痛。同时有脾功能亢进,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影像学表现CT:比脾实质密度稍低的占位,边缘锐利清楚,可有钙化、囊变。增强扫描显示不规则、不均匀的增强效果。MRI:T1WI呈低或低等混合信号,由于病变内含脂肪或出血,可出现高信号,需做脂肪抑制序列以区别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且境界清,内可见更高信号、等信号、低信号。增强扫描早期病变显示不清,以后边缘首先强化,逐

5、渐向中心强化,延迟期密度接近或稍高于脾脏。含脂肪、钙化为主者和囊性表现为主者无强化,周边或中间少许纤维分隔可轻度强化。恶性肿瘤淋巴瘤血管肉瘤脾脏恶性淋巴瘤脾淋巴瘤是脾脏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可以是全身淋巴瘤的晚期脾脏受累可以是脾脏原发淋巴瘤前者较为多见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均可累及脾脏弥漫的细小结节型多发肿块型单发巨大的肿块型临床表现:脾脏增大或手触其边缘有结节状感觉,左上腹疼痛白细胞和血小板可减少全身淋巴瘤,可触及全身浅表多发肿大淋巴结影像表现CT:1、脾脏弥漫性肿大,无特异性。2、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肿块

6、,大于1cm,单发或多发3、轻度强化但低于正常脾脏的强化程度4、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MRI弥漫型淋巴瘤,病灶较小,无法显示,表面为脾弥漫性肿大。脾内单发或多发肿块。T1WI呈等或等低混合信号,未治疗的淋巴瘤很少发生囊变或纤维化。T2WI肿块信号略高于或低于脾实质信号,且不均匀。增强扫描早期病变显示不清,60S后由于脾实质增强,病灶仅轻度强化,故病变呈低信号,边缘强化不明显。典型淋巴瘤增强后呈“地图样”分布。脾血管肉瘤很难与血管瘤鉴别,血管肉瘤以下特征更突出血管造影:肿瘤血管、肿瘤染色肿瘤内造影剂贮留更显

7、著可出现明显动静脉短路CT不规则增强化更明显CT脾脏明显增大,密度不均匀,可见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边界不清,可见坏死和出血,有时见散在针尖样钙化,也可是大片钙化,呈放射状、增强扫描与血管瘤相似肝、肺、骨、脑等转移的相关CT表现MRIT1WI病灶内呈不均匀低信号,信号于低于正常脾脏,边界部分清楚T2WI呈不规则形高信号,合并出血时,T1、T2均匀见斑片状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与血管瘤相似,但边界多不清。由于此病转移早,应仔细在肝内、腹膜后寻找结节病灶,对定性有一定帮助脾转移瘤脾的转移瘤以血行播散为主,少数也

8、可为淋巴管转移。可来源于肺癌、乳腺癌、卵巢癌、胃肠道恶性肿瘤,少数也可来源于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恶性黑色素瘤、骨及软骨恶性肿瘤。占全身转移瘤的2~4%CT平扫为多发低密度病变,形态较规则,大的病灶可见坏死增强扫描可见不同强化效果,有的可互相融合个别的转移瘤可表现为囊性水样密度可见其他部分的转移灶MRIT1WI呈等信号或等低信号,轮廓不清T2WI实质为主的表现为稍高信号--厚壁囊肿为主的表现明显高信号--合并出血则T1WI、T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