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444163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13
《其他(心得)之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成因初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其他论文之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成因初探 什么才是健康?仅仅具有生理健康就可算作一个健康的人吗?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看来除了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外,还应该心理健康,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可以说,健康是一个人从事任何活动的必要条件。然而,事实证明大多数人在拥有生理健康的同时,心理却不怎么健康。鉴于此,心理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部分初中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问题,其中又以受挫型逆反心理问题的存在较为普遍。何谓“逆反心理”呢?在
2、学校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初中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变”。生理在变,心理也在变。体骼变强壮了,然而却不怎么“听话”了。面对家长、教师的要求、批评、教育不再是顺从地接受,甚而顶撞,甚而对着干。叫我往东,我偏向西。这个时期在生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在这个时期里,学生认为自己长大了,要求像成人一样独立的思考、解决问题。然而心理上的这种需求,生理却跟不上,出现了脱节,于是就出现了上述情况。 形成“逆反心理”的原因很多,同时还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原因,即使同一个人也可能是几种原因互相交织在一起。本文就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成因作以下几点分析
3、。 一。主观因素 处在“心理断乳期”的每一位初中生,表现欲强,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始膨胀起来,都希望在父母面前是好孩子,在教师面前是好学生,在同学面前出类拔萃。当他们在某些事情上受到挫折时,由于心理准备不足,不能很好的看待挫折,不能将这种挫折转化为动力,而是简单地认为自己不是好孩子,不是好学生,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由于整日沉溺于痛苦和烦恼之中而不能自拔,所以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与实力,并丧失信心,甚至对自己持否定态度,开始消极地对待周围的一切事物。 二,客观因素 1.家庭环境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试想
4、,一个整天打打闹闹、没有任何温暖和爱的家庭能培养出品质优良的孩子吗?此外,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获取更多的知识是增强社会竞争力的有力法宝。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成“龙”成“凤”,考上一个省重点高中,甚至是一流的省重点高中。于是从小孩上初一年级起,就开始擅定各种各样的学习计划、目标,达到了就喜笑颜开,反之就恶语相向。家长们只注重孩子学习的结果,而不注重学习的过程。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困难时,家长们不是鼓励孩子、不是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度过难关,而是总拿好生作比较,贬低孩子,甚至训斥、打骂。方法简单粗暴。一次、二次
5、之后,易使孩子认为家长的要求太高,是吹毛求疵,再怎么努力都没用。于是干脆采取敬而远之、不理不踩,或自暴自弃,甚至是以不顺从、对着干的方式来回应父母。当然,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还很多,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家长的唠叨、许诺不兑现以及离异的家庭也是初中生易形成受挫型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 2.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在这个场所里由于教育者的某些不得体的行为,出现了学生与教师“对着干”的情况。据我校初中生心理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教师的行为不当引起逆反心理的占87%。其原因分析如下: ⑴教师教育方式不当: 考、考、
6、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面对中考升学的压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很高,不能全面客观的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只是简单地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当学生考试的成绩不理想时于是就出现了如下一幕:因为我的成绩不理想——教师就讽刺、挖苦我,还停我的课,叫我反思,甚至请家长——凭什么要停我的课,要请家长,我错在哪里,我又不是故意考不好——我没错,就不反思。这样的情景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于是学生对这位教师,对他所教的这门课产生了对抗心理,甚至故意对抗,不愿意再好好地上这位教师的课了。再比如:当学生在课堂
7、上犯错时,教师喜欢当全班同学的面训斥,甚至言语里还带有讥讽之意。而这换来的不是学生好好地继续听课,而是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学生的自尊心以及人格受到严重打击与伤害。调查发现,随意停学生的课、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强制学生写检讨,动不动就请学生家长等都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教育学生的方式。其原因在于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好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没有意识到教育学生要“情感教育、心理教育”双管齐下;也没有意识到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个体差异以及人格地位,而是以“教师”自居,高高在上,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采取不平等的态度,以简
8、单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此,导致了学生认为教师的教育不是教育,而是故意跟我过不去。于是学生采取了不服从,依然我行我素的态度。 [2]教师处理问题的态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