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创造和构建适合学生的德育教育体系.doc

其他(心得)之创造和构建适合学生的德育教育体系.doc

ID:58444158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3

其他(心得)之创造和构建适合学生的德育教育体系.doc_第1页
其他(心得)之创造和构建适合学生的德育教育体系.doc_第2页
其他(心得)之创造和构建适合学生的德育教育体系.doc_第3页
其他(心得)之创造和构建适合学生的德育教育体系.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其他(心得)之创造和构建适合学生的德育教育体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其他论文之创造和构建适合学生的德育教育体系  宜昌市七中 易康  让教育适合学生,还是让学生适合教育?在理论上,这确实是一个让教育工作者尴尬的问题。教育不能不从学生实际出发,所谓“因材施教”是也,因而,教育要适合学生;但是,教育又是一种有着自身规律的活动,它的目的在于促使个体社会化,因而,又必须让学生适合教育。  面对这样一个德育教育理论上的“两难”问题,一个不偏不倚的回答当然是:既让教育适合学生,又让学生适合教育。而在教育现实中,既让教育适合学生,又让学生适合教育,这种状况,只能是理想的状态。如何打破德

2、育教育在实际操作中的这种尴尬局面?  教育是认识人、培养人的伟大事业。培养人、开发人首先要认识人、理解人。从学生方面来看,人的发展是有很大潜力的,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任何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学生的潜在能力各不一样,兴趣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就是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学生的潜力需要合适的教育加以开发。同样,社会的需要多样的,社会多样化的需要就要求教育培养多样化的人才,在这一意义上,学校为社会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以上角度说,只有教育适合学生,才能真正培养适合社会需要

3、的学生。但是,教育不能讲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要求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需要。教育是一项有着自身规律的活动,而德育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规律就是“循序渐进”。没有坚实的基础,就不会有高水平的发展。社会也是有基本的统一规范,没有基本统一的社会规范,社会就没有了秩序。同样,一味强调教育为学生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服务而不顾教育的规律和科学的逻辑,无异于杀鸡取卵,这样的教育无法得到成功,最终也无法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然而,教育不能背离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否则就连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基本资源难以获得,教育自身的存在也会成为问题。  从这

4、一意义上讲,教育必须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与科学发展的自身逻辑,但是,这种尊重是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下的尊重。德育教育是一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活动,离开了这一目的,任何教育都是盲目的,是无的放矢。离开了这一目的,德育教育的价值也是令人怀疑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地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这一论断是非常深刻的,它对我们理解社会主义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教育要

5、服务社会,就要对社会发展有真正的理解。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人为中心”,为人服务的。当代社会是建立在自主选择基础之上的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以后,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就日益强烈,这一需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个性化和多样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个体社会化,社会繁荣的基础是社会成员个性的充分和谐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教育适合学生,才能真正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学生。教育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就要给学生选择的权力,但这样的选择不应违背教育的规律和科学的逻辑。遵循和利用教育规律、科学逻辑是

6、手段,而满足学生的需要是目的。当我们把手段异化为目的的时候,这种教育的价值也就失去了合理的基础。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事实上是要教育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进而使学生能适应时代的特点,迎接时代的特点。”这就是说,只有让教育适合学生,才能让学生适应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适合学生的德育,就是适合时代需要的德育。知识本位论认为:知识是人理性之源,为善之本。然而,这一理论的一个重要失误在于,它忽视了一个简单的事实:知识无限,人生有涯。在有限的生命里,人们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因而,“什

7、么知识最有价值”是一个根本问题。知识本身并不能证明自身的价值。知识的价值只能从它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中寻求。比如,环境教育应成为当今德育教育的最强音,就是因为这是时代的需要。  适应学生的德育,就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我们不赞成偏离社会发展需要的自我设计、自我实现,也不赞成只强调社会发展而否定扼杀个性的充分和谐发展。只注重统一,不注意差异;只强调服从,不鼓励创造;只有纪律,没有自由。无论对个体的发展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当我们把手段异化为目的的时候,这种教育的价值也就失去了

8、合理的基础。比如,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中学德育有关道德品质的要求太高,脱离了社会现实,应合理增设部分法律意识教育的内容。  教育有其独立性,有其目的性。“以人为本”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有其规律。人不能只是规律的奴隶而不懂得对规律的利用。比如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也是决定教育能否取得成功最重要的规律。遵循和利用教育规律是手段,满足学生需要是目的。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目的性与规律性统一的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