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443979
大小:41.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5-13
《其他(心得)之浅谈中学的感恩教育策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其他论文之浅谈中学的感恩教育策略摘要:感恩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情感教育,良好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孩子人生的早期阶段就有意识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进行合理的感恩教育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当代社会不少人感恩意识严重缺失,而造成目前青少年感恩意识淡薄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原因。文章仅从学校方面来分析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感恩教育的具体措施。关键字:青少年 感恩缺失 学校感恩教育 (一)青少年感恩意识现状的概述先来看看曾引起广泛关注的几个现象:其一,郑州一位16岁的女孩因为妈妈没有满足自己买头饰的要求恼怒不已,不
2、仅对着妈妈破口大骂,还当街扇了妈妈两巴掌;其二,北京高中生课堂肆意玩弄年迈的老师,北京海淀区艺术职业学校高一某班DV拍摄者认为这样很好玩,让全国人民一起欣赏;其三,2014年08月04日新华网报道一篇名为:新版“农夫与蛇”,一贫寒学子毕业后诈骗资助者千余万元,家境贫寒的赵某靠人资助读完大学后,谎称自己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以“办事”为名8年内诈骗资助他读书的好心人1000余万元,目前赵某因涉嫌诈骗罪已被刑事拘留。这些淡漠亲情、师恩,受恩不报的现象也许只能说是个别为人所知的现象,那么再来看一组调查数据:类别人数百分比(%) 你和家长、老师沟通吗经常238.2很少14953
3、.2从来不10838.6 你认为父母辛苦吗辛苦10637.9有点7025不辛苦10437.1 你自己洗衣服吗是279.6偶尔15655.8从来不9734.6 你为父母做家务吗是8630.7偶尔10738.2从来不8731.1 你为同学献过爱心吗是11340.4偶尔8931.8从来不7827.8 你会在教师节给老师送礼物吗是10336.8偶尔14551.8从来不3211.4没有21376.1(图来源于:胡茂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青少年教育研究)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统计调查中发现:很少与家长、老师沟通的占被调查学生的53.2%;从来不与家长、老师沟通的占38.6%;认
4、为父母不辛苦的占被调查学生的37.1%;自己从来不洗衣物的是34.6%;从来没有献过爱心的是27.8%。数据之大,足以说明当今一些青少年变得冷漠,很少关心别人,很难替父母着想,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感恩之情弱化。当然上述的调查数据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感恩意识现状,但通过数据的展示,所呈现出的问题也值得去深思:为什么一些青少年变得自私、冷漠,感恩情怀缺失。(二)从学校角度看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第一,学校对感恩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我们国家搞了多年的素质教育,至今仍难以冲破应试教育体制的桎梏。尤其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之下,形成了分数至上的价值取向,高考升学率、
5、重点率等“智育至上”的评价体系,学校的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几乎都向紧抓文化成绩却忽视德育的所谓“重点高中”看齐了,从学校德育实施的主要阵地——思想政治课来看,初中开设了思想品德课,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都把它作为考试科目来抓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包含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常识和文化四大块则更少有德育的内容,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社会知识的成份,文科生重视的是该科目的考试成绩,理科生对该科目的学习只是走走过场,“德育”几乎被“智育”化了,当然更谈不上重视作为德育基础的感恩教育了。目前只有上海市在新版的《中学生守则》中增加了“学会感恩”的内容,这在全国开了一个好头,而感恩应该是全社会人人
6、都应遵守的普遍道德规范,所以在学校德育的工作要求中应普遍明确感恩教育这一基础内容,甚至成为各行各业共同遵循的规范,让感恩成为人生的一门必修课。但现在全国的学校大都还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感恩教育的要求,大多数中小学课本中特别是高中,基本没有针对学生感恩教育方面的德育内容,或对这一要求普遍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没有“学会感恩”这方面的必须遵守和履行的基本行为规范。第二,教育者自身行为不当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自古以来,教师就是以“传道、授业、解惑”而赢得学生和社会尊重的,因为老师的道行高于常人而获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美誉。但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否认,某些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不
7、到位,对学生的感恩意识及言行,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比如随意体罚学生、下发劣质复习资料,甚至于言语羞辱学生等,极大损坏了在学生心中教师神圣的形象,易引发他们对思想道德教育产生抵触心理。(三)注重把感恩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全过程第一,营造学校感恩氛围,增强青少年感恩情怀。要使学校有这样的氛围,无非要从学校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入手。在人文环境方面,学校要关注教师和学生,关注教师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要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要特别尊重、激励教师;同时也要尊重学生,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出发,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仅要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