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筋施工图集 常识

建筑钢筋施工图集 常识

ID:5843334

大小:8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2-25

建筑钢筋施工图集 常识_第1页
建筑钢筋施工图集 常识_第2页
建筑钢筋施工图集 常识_第3页
建筑钢筋施工图集 常识_第4页
建筑钢筋施工图集 常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钢筋施工图集 常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把“0.4LaE+15d”与“LaE”作比较取其大值,对吗1、不要把“0.4LaE+15d”与LaE比较。LaE是直锚长度标准。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不应以LaE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念错误。可见“0.4LaE+15d”与“LaE”是两类不同的概念,并不存在可比较的前提。2、请注意看03G101-1图集第54页框架梁端支座下面的标注:“伸至柱外边(柱纵筋内侧)”,这是首要的,而后面的半句话“且≥0.4LaE”是对直锚水平段长度的一个验算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让梁纵筋伸到柱外侧,然后验算直锚水平段长度,只可以比0.4

2、LaE长,而不能比0.4LaE短。3、至于框架梁纵筋端部弯15d的直钩,是一个构造要求。构造要求是混凝土结构的一种技术要求,构造要求是不须经过计算的,是必须执行的。至于为什么要规定为“15d”呢?陈教授说过,这是经过力学试验的,在“直钩”上5d处至10d处都有内力(变形)存在,到15d处就没有了。——所以,当梁的支座(框架柱的宽度)较窄时,LaE减去梁纵筋直锚水平段长度后,其差数较大,若按“剩多少拐多少”的说法,把剩下的长度都拐成“直钩”,这个直钩就可能比15d大得多——直钩长度大于15d以外的部分纯属浪费。关于“15d直钩”的问题还有很多,下面继续讨论。2第一排钢筋

3、和第二排钢筋的间距在图集中哪里可以反应出来1、钢筋混凝土结构就是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不同材料的协同作用,其要点在于二者的紧密结合。因此,保证混凝土对钢筋周边360度的包裹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必须保证钢筋之间有足够的净距离。2、梁第一排钢筋与第二排钢筋的间距是25mm。——这个间距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间距太小了,影响混凝土对钢筋的包裹;间距太大了,会降低梁的“有效高度”,降低梁的强度。3、还应该注意,梁的上部纵筋的最小间距是30mm和1.5d,梁的下部纵筋的最小间距是25mm和1d。3多肢箍时,外箍是包住梁主筋,内箍包住几跟钢筋呢?比如梁主筋为5根,我的内箍应该怎么箍法

4、?如果梁上下钢筋根数不一样,比如上部5根下部6根,这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1、梁的主筋(不论是上部纵筋还是下部纵筋),都应该在梁宽范围内(具体说是应该在外箍宽度的范围内)均匀分布。2、采用“大箍套小箍”方式的梁内箍的每个垂直肢(不论是双肢箍还是单肢箍的垂直肢),都应该在梁宽范围内对称分布。3、根据上述原则,当“梁主筋为5根”时,梁内箍应该箍住第2、4两根梁主筋。(补充一下,上次我说的第3点是对于“四肢箍”中的“小箍”即“内箍”说的。)4、对于本例来说,也可能是“5肢箍”。其中的“小箍”即“内箍”就不应该“箍住第2、4两根梁主筋”,而应该“箍住相邻的两根梁主筋”——这也

5、是一个重要原则:“小箍”即“内箍”的水平段应该尽可能的最短。5、对于你们提出的问题:梁上下钢筋根数不一样,比如上部5根、下部6根——(1)箍筋的垂直肢应该保持垂直。——这是最简单的原则。(2)当梁的上部纵筋根数与下部纵筋根数不一致时,为了保证上述(第(1)条)原则的执行,则梁上部或下部的纵筋间距就不可能同时做到均匀。如本例,当上部的5根纵筋是间距均匀时,则下部的6根纵筋的间距就不可能均匀;反之,下部的6根纵筋是间距均匀时,则上部的5根纵筋的间距就不可能均匀,此时会影响“小箍”即“内箍”的水平段长度。(3)如果设计师能考虑到这一点,尽可能做到梁的上部纵筋与下部纵筋根数一

6、致,则对于施工来说就好办多了。——这是对于多肢箍来说的,对于双肢箍则没什么影响。(再补充一下“梁上下钢筋根数不一样,比如上部5根、下部6根”的问题:)6、最近和施工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介绍了他们在工程施工中的习惯做法:把梁的6根下部纵筋按间距均匀来布置。梁的5根上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4根与梁下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5根分别上下对齐,梁上部纵筋的第3根就布置在梁的正中央。(按四肢箍)其内箍套住梁上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4根(也就是梁下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5根)——这样保证了内箍的垂直肢是垂直的。7、这样,又得出了梁钢筋布置的一条原则:纵向受拉钢筋优先均匀布置。(

7、在本例中,梁的下部钢筋是纵向受拉钢筋,所以优先把梁的6根下部纵筋按间距均匀来布置。)4在施工图上不时出现“左右支座”与“上部跨中”原位标注并存的问题。(但是在03G101-1图集上没有解释过这类问题。)例1:KL6(10)集中标注的上部钢筋为2φ25,箍筋为φ8@100/200(2)第8跨的左右支座原位标注为4φ25;第9跨的左支座原位标注缺省,右支座原位标注为8φ254/4,同时有上部跨中原位标注为4φ25。第10跨的左支座原位标注缺省,右支座原位标注为8φ254/4。例2:KL25(7)集中标注的上部钢筋为2φ25+(2φ12),箍筋为φ8@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