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老师谈.doc

窦桂梅老师谈.doc

ID:58429140

大小:39.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5-19

窦桂梅老师谈.doc_第1页
窦桂梅老师谈.doc_第2页
窦桂梅老师谈.doc_第3页
窦桂梅老师谈.doc_第4页
窦桂梅老师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窦桂梅老师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窦桂梅老师谈:说课  PostBy:2008-12-308:25:00何谓说课 这次海淀区进行的“说课练兵”,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基本素养。尤其是课程改革到今天,在回味我们自身专业的时候,不能不思考,我们自身的“武功”到了何种境地。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海淀区这次小学教师新课程教学基本功培训和展示活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我们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其意义是深远的。其意义已经超越大赛本身,在大练基本功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是一种回味,一种反思,更是一种提升。一、什么是说课何谓说课?遍阅不同的人给出的不同定义,发现虽然表述的形式不

2、同,但所含蕴的意思却没有太大差别,就我个人看,“说课”,可以简单表述为“把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教材的分析、对学情的把握、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过程的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向同行或者专家学者表述的过程。”是一种不同于备课和上课的,展现自己教学思想和教学能力的特殊的形式。“说课”、“上课”,哪一个更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这个问题也不时困扰我们对“说课”的认识。也许两者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站位的角度,所要研究的意义不同。说课在展现形式上不同于上课,上课是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学习成长的过程。说课是教师个人的“独角戏”,它的听众群体是教师、专家及学者。

3、其目的是给大家清晰明白地展现教学活动的设想,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因为面对对象的不同,说课稿的撰写不同于教案。教案主要呈现的内容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教案突出的是教什么、怎么教。说课稿不是教案的细化,不是教学过程的简单复述,也不是对某章某节教材内容的具体分析。说课稿的撰写流程一般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理念、教法学法、教学目的和重难点、教学程序设计的背景分析、板书设计等内容。尤其重要的是,对重点环节不仅要写清楚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写出为什么要这样教,即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要让听者不仅知其

4、然,还要知所以然。   说课稿也不同于教学实录,教学实录主要是通过师生对话真实地再现教学过程。说课则通常是站在预设的角度,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推测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师生活动。一句话:说课就是说“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二、为什么要说课1、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习惯上我们将教师专业素养划分为两个部分:学科知识与教学理论,将两者合起来则是学科知识心理学化的具体体现。说课时,教师不但要说清“教”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教。这也就包含在说清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要说清这样教合理性、可行性、高效性的理论支撑是什么。也就是

5、把你做的写出来,把你写的说出来,把你说的展示出来。对方呢把你展示的评价出来,把对你的评价再反馈给你。这必然要求老师具备课程意识,把握新课改精神和标准,以及拥有基本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才能融会贯通,游刃有余。这样势必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觉研究教育理论,深入探究课程标准教材或课程目标,达到由理性认识向创造性认识升华的境界,从而提高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由经验型教师逐步变为理论型教师、科研型、创造性教师。这也体现出教师的教研过程更多的是在行动研究的层面上,如何通过说课教师能认真地对某一课题进行深入,就能形成一篇颇有学术意义的个案分析,这样的个案推广开则有

6、利于一个学校或一个区域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我所在的西苑学区教师的说课中,我们能够看到教师们的这种转变。如:数学学科和科学学科,教师已经有意识从分析学生前测情况进行教学研究,使教学研究与教学设计有机相结合。但是,也看到老师们的研究有时还只停留在模仿的层面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教师深入的学习和思考。2、有利于对课堂的聚焦探究。以往的教研活动中,上课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他的构思和想法,由于千差万别的课堂走向,未必被听课的老师理解和接受。这种课堂操作者和课堂评论者之间的断层,直接导致了教研实效的低下。而通过说课,可以从授课教师与同行专家

7、两个角度审视我们的教学:第一,授课教师通过语言的媒介作用,明确自己的教学意图,阐释自己教材处理的方法和目的,将备课的全部思维过程表达出来,让听者听明白,懂其理。在这里,授课老师的隐性思维变成了显性思维,必将有助于老师对课堂的整体理解和全面评价。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实效更显著。  第二,同行专家通过倾听教师的阐述,了解教师对待课程深入的思考,以及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支撑点。从而从“根部”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诊断。3、有利于课堂多向度的观察。不论什么样的课堂,一旦完成,它就是死了的课堂,就算完美到极点,那也只是一种毫无悬念的完美。这就

8、是课堂的局限性,所以有人说,课堂是遗憾的艺术。但说课就不一样了,针对不可完全预知的学情,老师可能有好几个设想和猜想,老师斡旋于其中,像一个将军,排兵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