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419861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12
《学生张炳兴林兴威 孙庭斌 杨意 老师肖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生:张炳兴林兴威孙庭斌杨意老师:肖熹礼乐,仁矣孔子作为儒学创始人的意义,在于他所规定的儒学的人文精神之方向。一方面,要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另一方面,落实此道在于道德人格--“仁”的自我完成。这就是儒学人文精神的内在本质,后世儒者就是在此精神方向的指引下前行。用张载的话说,此人文精神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仁与礼乐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礼的基础是“仁义”。仁与礼乐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从而构建了仁内礼乐外,仁本礼乐用的关系。先天的仁制定了礼乐,后天的仁依靠礼乐来完善。乐
2、是礼的一种体现,礼乐是仁外在表现形式。“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表明了孔子对于仁内涵的概括,即在家尽孝,出外尽忠,这是仁的起点。这也是礼的表现形式:在家尽孝,出外尽忠,就必须付诸行动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对人有礼,懂得礼让、谦让和恭敬。对事有心,做事认真、负责和用心,这就是要懂礼、行礼。这样做了就可以实现孔子眼中的“大道之世”。这样想来,仁和礼是不分家的,仁是内心的饱和状态,礼是外在的表现形式,仁的实现需要用礼来完成、来实现。推行
3、礼治德政,大道之始也。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礼和乐是人们内心道德情感的要求和外在表现,一定要符合仁的规范。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这里无法独立出仁和礼。仁完全源出于个人的情感、意志,是人的情感、意志可以自发而成就的。其最终实现后,所带给人的也是情感意志上的满足。孔子对后世的影响在于为礼注入了一种仁的内在精神,因此礼乐的精神情感实质是仁。孔子更强调的是对“仁”的自觉的自我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并非每个人随时都能够自觉地
4、按照“仁”的指示去作,仁又具有特殊性。要想达到仁的完全自觉,必须经过后天的教化、学习——那就是礼的约束。以仁为本,以礼节之。(二)礼与日常生活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礼的应用,小到个人修养的培养,大到治国平天下的策略。“温、良、恭、俭、让”是儒家提倡的个人修养。当内心达到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合乎大体,待人处事彬彬有礼的举止行为,人亦感受到热忱与真挚,就会向外结交稳定的朋友圈,拓展出全面的知识
5、网。对于治理国家,礼的应用是一种制约和管理,而孔子说的“礼”是为了实现“和”而实施的一项措施,是和谐社会的起点。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治国之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是有其合理规划性的。礼是什么?礼是人与人在社会中互相交往的方式,并且与各人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相适应的行为,同时礼又使社会等级观念投射到家族与家庭中,以使国家、社会、家庭之间关系和谐,结构近似,发展同步。换言之:礼是社会能够和谐发展的一个行为指标。在现代社会,良好的社会风尚需要礼的制约,而礼的形成源于内心的自觉与外在的约束。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
6、谦让之心,有合乎道德的系统的法律法规的约束,二者的有机统一,才能构成和谐的社会网。由此不难看出,德和礼是有机的统一体,德的完善促成了礼的实施;礼的实施构建了和谐的人际网;和谐的人际网会是事业成功的坚实的基石。2.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就是“礼”。“信”和“恭”都要以周礼为标准,不符合于礼的话绝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不符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这是讲的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和礼仪。礼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支柱,起上通下达的作
7、用。礼又是不断充实的社会交流行为的“日常用语”,源于俗而还之于俗,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普遍性。“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用到现代话讲,是孝敬父母,尊敬上级。但其恭敬应“近于礼”,这样才会和理不造作,和谐不愚昧。3.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孔子提出了君子立身处世的三点要求。既“知命”“知礼”“知言”。“命”就是天命,孔子认为人的命运受之于天,所以不可不知命,如果由于不知命而强求,就有违君子之德。“礼”是天道在人世的反映,是立身处世的根本,不知礼,则无法恰当地对待他人、处理事情。“言”是言语,“知言”既
8、所谓的察言观色,言为心声以别人的言论而得知此人内心,则为知人。孔子论述的目的就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