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290107
大小:17.8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13
《2011年妇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疗效分析与评估.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妇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疗效分析与评估2011年胎动不安胎动不安疗效评价表治愈好转未愈合计治愈率有效率例数32354080%87.5%分析与评估:本年度收治符合本病中医诊断标准患者共计51例,遵循本病的中医诊疗方案治疗后,治愈32例,好转3例,未愈5例,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达到80%,87.5%。综合以上数据,对于本病治疗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具体治疗依据本病种制定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医辨证施治中药汤剂联合应用,注重调护,因此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经过讨论分析未治愈病例情况,发现部分患者入院时已经错过保胎最佳时期,入院前缺少实验室治疗,可能存在治疗上的
2、盲区,临床应首辨胚胎是否存活,整个治疗过程中都要动态观察病情变化,避免盲目安胎。若安胎失败,要查找流产原因,避孕半年至一年再孕,孕后及早安胎。对于用药物受孕的这类患者需要早期监测临床相关指标,发现尿检阳性,即收入院对症治疗,保证治疗的有效期,提高成功率。难点分析:妊娠是胚胎寄生于母体子宫内生长发育和成熟的过程。母体和胎儿须互相适应,否则易发生流产。中医把母、胎之间的微妙关系以“胎元”来涵盖。胎元包括胎气、胎儿、胎盘三方面,任何一方有问题,均可发生胎漏、胎动不安。本病的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胎元不固。辩证要点是阴道下血、腰酸、腹痛、下坠四大症状的性质、轻重
3、程度及全身脉证,以辨其虚、热、瘀及转归。需先明确诊断,若确定为宫内妊娠,B超示胚胎存活者,四大症较轻而妊娠滑脉明显,治疗当以补肾安胎为大法,根据不同证型辅以清热凉血、益气养血或化瘀固冲。当病情发展,四大症状加重而滑脉不明显,早孕反应消失,甚则尿妊娠试验转阴,出现胚胎停止发育或胎堕难留时,又当下胎益母。若安胎失败,要查找流产原因,避孕半年至一年再孕,孕后及早安胎。疗效评价:治愈:血止胎安,兼症消失,观察2周后,各项检查证实正常妊娠。好转:漏红减少,兼症改善,各项检查为正常妊娠。未愈:出血不止,甚至堕胎流产,或胎死腹中。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
4、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疗效评价表治愈好转未愈合计治愈率有效率例数8201080%100%分析与评估:本年度收治符合本病中医诊断标准患者共计10例,遵循本病的中医诊疗方案治疗后,治愈8例,好转2例,未愈0例,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达到80%,100%。综合以上数据,对于本病治疗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主要是手术疗法,另辅以中药制剂的口服,中医药治疗率100%,验证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该方案在确保临产疗效的同时凸显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提升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 难点分析:痛经患者病发之际相当痛苦,如何尽快的制止疼痛
5、是治疗的难点之一。而解除疼痛的关键一环是调气血、痛经络。运用传统的内痛外治的重要特色疗法---针灸,在疼痛发作时,针刺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通过循经感传,气至病所,能迅速发挥理气调血通经的作用,常可收到明显的止痛效果。针刺治疗,通常以关元、三阴交为主穴,痛经的即刻止痛有效率为97.37%。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可于针后加灸,一般治疗5-30分钟内疼痛可缓解甚至消失。疗效评价:痛经疗效评定痊愈:治疗后经行腹痛消失,痛经程度评价评分积分减少≥90%;停药后3个月经周期为复发。显效:治疗后经行腹痛明显减轻,痛经程度评价评分积分减少≥70%,<90%。有效:
6、治疗后经行腹痛减轻,痛经程度评价评分积分减少≥30%,<70%。无效:治疗后经行腹痛无改善或加重,痛经程度评价评分积分减少<30%。中医证候疗效评定痊愈:治疗后经行腹痛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治疗后经行腹痛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减少≥70%,<90%。有效:治疗后经行腹痛减轻,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治疗后经行腹痛及其症状无改变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盆腔炎盆腔炎疗效评价表治愈好转未愈合计治愈率有效率例数710887.5%100%分析与评估:本年度收治符合本病中医诊断标准患者共计8例,遵循本病的中医诊疗方案治疗后,治愈7例,好
7、转1例,未愈0例,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达到87.5%,100%。综合以上数据,对于本病治疗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慢性盆腔炎多由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或邻近脏器炎症感染,宫内手术感染,不注意个人卫生、使用不洁浴具或经期、产后性生活等原因所致。属中医“腰痛”、“带下”、“瘕”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湿热之邪未清、郁积胞宫致气血失和,冲任受损。其病机以血瘀为主,湿热、气滞、寒湿之邪入侵而致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故在治法上均采用活血化瘀为主线,并根据其具体临床症状加以清热解毒,行气止痛,温经散寒,对症用药,药病相投,故而颇获良效。由于本病病程较长,多数患者常有正气
8、不足之象,故在治疗中应根据具体临床证候加减。属气虚者加入补气药黄芪、人参;属血虚者加入当归、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