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235267
大小:1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03
《日出日落入门者拍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日出日落入门者拍摄日出、日落是大自然最壮美的景色之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从古至今,就有许多文人墨客把它们做为抒情的对象,摄影爱好者也不例外的喜欢抓住日出日落的美丽,许多风光片和抒情片都会以此为抒情对象。我们知道,在实际拍摄过程中,要想很好的表现日出、日落的壮美还有一定的难度,这设计到许多用光技巧。前面我给摄影爱好者介绍过江河湖泊的用光技巧,现在加上拍摄日出日落的用光技巧,相信只要你掌握了这些,一定会能记录下每个精彩瞬间。日出、日落时的光线有以下几个特征:1、阳光照度变化大,以及与之对应的地面景物亮度变化快。日出是随着太阳从地平线上升
2、起来的,阳光照度迅速升高。日落是随着太阳逐渐下落,直至消失在地平线下,光线照度迅速减少。2、日出、日落时由于太阳光线是斜射到地面上,光波通过地球表面的大气层较厚,波长较短的高青温色、蓝色光被大量吸收,而波长较长的低色温黄、红色光穿过大气层较多,所以日出、日落时刻的太阳色彩往往呈现橙红色、红色或金黄色。在这种低色温光照的影响下,地面景物受光面色调偏暖,明亮反光体反射的高光点不是白色而是多为橙黄色、金黄色。3、日出、日落时阳光色温变化也很快。日出时色温由低变高,大约从2800K迅速升到3500K,并随着太阳进一步的升高在上午时刻达到550
3、0K左右。日落时色温由高变低,特别是阳光接近地平线时色温迅速下降,呈暖色调效果。4、由于太阳是一种极明亮的物体,只要它在画面中出现其亮度远高于地面任何一个物体,并形成一个较大的亮度反差,因此以太阳为主体或为背景形象结构时候地面景物多用剪影效果基于日出、日落时刻的特殊光线特征,用摄象机实际拍摄时候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1、色温的控制:人们对日出、日落的视觉印象是橙黄色和金黄色的,但是如果用与日出、日落时色温相一致的色温档拍摄,常常会把太阳拍摄成一个明亮的白色的或淡红色、淡黄色的球体。为了在画面上再现出人眼在生活对太阳的视觉印象,在调
4、整白平衡时可用5600K色温档。由于5600K色温片有利于低色温光线通过,较多地阻止了高色温光线通过,在日出、日落时刻可以使整个画面偏暖,夸张橙红色调,使太阳本身的颜色呈现为橙红色或金黄色。拍摄日出时不容易找到5600K的光线调白平衡,可采用提前一天在5600K的阳光下调好白平衡,通过摄像机内白平衡记忆功能保持机内的白平衡不变,第二天黎明时不再调整白平衡直接拍摄的方法。也可以采用5600K人工光照明白平衡调整的方法进行拍摄。拍摄日落是可以采用改变白平衡基准——即改变白平衡板颜色的方法,提高摄象机对低色温光线的记录能力。如用湖蓝色或淡蓝
5、色板调节白平衡,可以使白平衡不“平衡”倒向低色温这一边,画面色调偏于橙黄色,这种色调刚好是日落时的理想色调。采用这种方法实际拍摄时最好使用监视器现场观察偏色的效果。控制色温还可以采用直接在镜头前面加各种颜色的滤色镜的方法。2、暴光量的控制:拍摄以太阳为主体的画面,暴光量最好以太阳周围的天空亮度为基准。这样既可以不因光圈过于缩小而影响地面景物的暴光,也可以保证太阳周围富有特点的云层、霞光等有一个准确的暴光,表现出最佳的层次。当然这种方法以手动光圈为先决条件的。3、当太阳作为主体形象处于画面中时,镜头不宜做剧烈的运动,特别是镜头的摇动和横
6、向移动。否则明亮的太阳就会在画面中形成彗尾现象,破坏画面的造型效果及清晰度。4、在拍摄日出日落时,如果阳光光线过强、镜头又长时间的对着太阳,是很容易烧坏摄象机的摄像管的。因此在拍摄的时候要小心谨慎。怎样才能防止烧坏摄像管呢?有两种方法:第一,摄象机用自动光圈档将画面从一个较暗的地面景物漫漫向太阳的方向移动,如果太阳还没有进入画面,光圈已缩至最小光孔F22时,说明此时的阳光过强还不能拍摄;如果将太阳移向画面,光圈没有收至最小光孔,说明摄象机能够承受太阳光的强度拍摄。第二,用双眼盯住太阳,如果不到1秒钟,眼睛就被太阳晃得睁不开眼睛,说明此
7、时的光线过强,摄象机不能对着太阳拍摄;如果眼睛盯住太阳能停留3秒以上,说明阳光的光线已经弱了,摄象机对着太阳已不会烧坏摄像管了。此外,日出、日落期间光线效果复杂,有些光效很难捕捉到,因此,我们拍摄之前必须作好充分的观察、设计和准备,到了拍摄的现场必须抓紧时间进行抢拍。如果画面中人物与太阳同时出现,由于反差太大,人物往往处于剪影或者半剪影状态。如果画面中不出现太阳,只出现人物,那么采用顺光、顺侧光等角度仍可对人脸细部进行较好的表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