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235266
大小:1.80 MB
页数:43页
时间:2020-09-06
《逍遥游课件【用法、句式】.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庄子逍遥游庄子其人庄子名周,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宋国蒙地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大体与孟子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家境贫穷。据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相,遭其拒绝。他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
2、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庄子是一位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属于道家学派。他继承老子顺其自然的观点,更进一步认为无可奈何的叫“命”,不可违离的叫“天”,一切都只好任凭它的摆布。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攻击儒、墨,主张回归自然;愤事嫉俗,痛恨黑暗现实,楚威王重金聘他为相而遭拒绝;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他的人生观很消极,带有浓厚的悲观和虚无主义的色彩。《逍遥游》出自《庄子》,《庄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
3、观,就是要达到五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与老子并称"老庄"。《逍遥游》的背景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乱世。诸侯征战不已,暴君杀人如麻。他的志向抱负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无法获得生命的自由,于是,他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纷乱的现实。希望在精神上天马行空,无所羁绊,让精神的生命去解放作为形体的生命,从而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请几位同学来朗读一遍,其余的同学认真听,看是否有错误的地方,错误的地方标出来,并给予指正。听一听,改一改给我认真点预习检测:注意下列红色字的注音:北冥()鲲鹏()抟()迁徙()坳堂()草芥()夭阏()míngkūntuánXǐàojièè蜩蝉()
4、宿舂粮()蟪蛄()大椿()斥鴳()泠然()万仞()蓬蒿()Tiáo)sùchōnghuìgūchūnchìyànlíngrènhāo解题:何为逍遥游的境界?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1.怒而飞2.不过数仞而下3.绝云气4.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作动词“落下”形容词作动词“振奋”形容词作动词“穿越”名词作动词“向南飞”文言用法:词类活用、文言句式一、词类活用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6适莽苍者,三餐而反.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使动“使…满意”“使…信任”形容词作名词“郊野”名词作状语“向南”四、判断并翻译文言句式1、去以六月息者也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3
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4、之二虫又何知!5、彼且奚适也?6、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古今异义词1、腹犹果然古义:饱的样子。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或者所料相符或假设事实与所说所料的相符。2、野马也!古义:游动的雾气今义:野生的马1、第一段作者写了世间万物的哪些事物?它们“有所待”具体表现在哪?鲲鹏——六月巨风尘埃、野马——以息相吹大舟——水蜩、学鸠——抢榆枋思考???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阐明世界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一、本段庄子是如何描写鲲鹏展翅的情形的?庄子采用了大胆的夸张、想象和比喻的手法进行描写,
6、内中还有引用、反衬与侧面描写,极言鲲鹏展翅的宏大气势,表明鲲鹏借自然之道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想一想二、与"蜩与学鸠"相比,鲲鹏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蜩与学鸠如井底之蛙,见识短浅,而鲲鹏却有远大的理想,并善于借助伟大的自然之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自读自译第二段,掌握虚词、实词、句式。一、虚词“之”、“且”、“焉”1.穷发之北2.汤之问棘也是已3.且适南冥也4.彼且奚适也5.有鱼焉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将要将要,打算兼词“于之”二、实词“图”、“穷”、“匹”1.然后图南2.穷发之北3.众人匹之打算尽,不生相比三、文言句式1.奚以知其然也?2.彼且奚适也?3.翱翔蓬蒿之间。宾语
7、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于”四、古今异义1、众人匹之2、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3、蟪蛄不知春秋古:一般人今:大家,许多人古:旋风今:羊头上长出坚硬的东西古:四季今:春天和秋天解释红色字体的字1、朝君不知晦朔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以”:长寿,“特”:独,“众人”一般人“匹”:比1、小知不及大知2、此小大之辩也“知”通“智”,智慧“辩”通“辨”,区别通假字:???分析第二段1、自主翻译第二段2、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朝菌不知晦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