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doc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doc

ID:58224334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9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doc_第1页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doc_第2页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doc_第3页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doc_第4页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人类既面临着空前的机遇,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一些西方思想家把当今人类的问题概括为孤立和疏离的过程,即人与自然的疏离、人与人的疏离、人与自己内心的疏离。所以,欲解决当今人类的问题,就必须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必然是以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为特色的。和谐是人类进步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和生活的必要条件。离开和谐,社会无从发展,个人也难以得到幸福。  《道德经》第十四章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意思是说人类应该通晓和秉持古始以来就存在的道,并使之不断运用于

2、人类社会的现实活动之中。道教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关于和谐思想的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发掘,并为寻找解决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方法提供智慧借鉴。  人与人的和谐  为了实现人与人的和谐,道教主张必须首先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道教提出的治国安邦的理想模型是“身国共治”。《老子河上公章句》说:“用道治国,则国安民昌,治身则寿命延长。”这里,将治国的道理与治身的道理等同起来。无论是治身还是治国,道教均主张采取自然无为的原则。《老子河上公章句》说:“常道当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法道无为,治身则有益精神,治国则有益万民。”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几个鼎盛时期,如汉代的文景之治

3、、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其最高统治者皆奉行了道教的无为而治之训。这给现代社会的管理者以深刻启示。无为并非毫无作为,其要点是不扰民、不折腾,让老百姓各尽其能、各安其业。  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道教非常注重伦理建设。道教伦理的核心是引导人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引导的方式则是把行善与生命的超越联系起来,提出“欲修仙道,先修人道”,即把行善积德作为益寿延年、得道成仙的前提条件。由于道教将道德践履与人的生命提升相联系,就使人们能够更自觉地形成道德意愿。在21世纪,道德重建成为人类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世俗伦理是一种纯外在性的社会规范,因此难以形成自

4、觉的道德意愿。包括道教伦理在内的宗教伦理则可以弥补世俗伦理的这一不足。  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道教历来主张扶危济困,主动帮助弱势群体、支持慈善事业。《道德经》第七十七章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入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道教推崇中和的原则,认为过和不及都不是事物的最佳状态,事物只有处于中的状态,才能最大程度地维持自身的秩序、发挥自身的功能。因此,自然的法则是裁取多余的以补充不足的,对于弱小、不足的事物要尽最大努力予以扶持。《太平经》卷六十七说:“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

5、寒而死,罪不除也。”《道德经》第二十七章描绘有道的圣人,应该做到“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老子认为,“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丰富和完善。  人与自然的和谐  自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由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锐减等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才能克服这些危机,从而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道教的生态智慧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道教天人合一的人天整体观对于现代人重新树立生态整体意识,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英国科学家彼得・拉塞尔指出:“一种对天地万物其余部分真正的爱来自个人对于和

6、宇宙其余部分同一性的体验,来自这样一种认识,即在最深层次上,自我和世界是一体的。”通过对世界同一性的体验,人们就会像感觉到自己身体一样感觉到同一切人和一切事物的亲密关系,从而自觉地维护这个生命共同体。春风桃李、秋雨梧桐,都是生命整体的一部分,若破坏环境,也就是对自己处于其中的生命共同体的破坏,等于自己伤害自己。  其次,道教的“万物皆有道性”的观点有助于我们建立生态伦理学。传统的西方伦理学不承认人类主体之外的事物具有自身价值。今天,为了解决环境危机,许多学者都意识到,应把伦理学的范围从人类社会扩大到人与自然之间,以制止愈演愈烈的破坏环境的行为。为了构建生态伦理

7、学,论证自然事物具有内在价值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而道教关于道生万物的观点,也就是认为道是创造一切价值的最终根源。道教肯定万物皆含有遭性,也就是肯定万物都具有道所赋予的内在价值,都是道的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因此,根据道教的道性论,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伦理情谊关系,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再次,道教的齐同慈爱思想,对于人们树立自觉的环保意识,可以起到促进作用。慈爱是道教反复宣扬的重要理念。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其第一宝就是“慈”。《度人经》提出齐同慈爱的主张,就是说,对所有的人和物,不分亲疏贵贱,都要以慈爱之心去对待。《虚皇天尊初真十戒文》要求道

8、教信徒心存仁爱,“德惠之普,人虫草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