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勇”“智”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doc

“仁”“勇”“智”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doc

ID:58220326

大小:14.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28

“仁”“勇”“智”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仁”“勇”“智”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个人收集整理-ZQ“仁”“勇”“智”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仁”“勇”“智”是儒家提倡的三种德行。《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知,用同“智”。《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智、仁、勇,此三者天下之通德。”。《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仁”“勇”“智”是儒家学说中极为重要的三个核心。现在,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剖析中国儒家学说中“仁”“勇”“智”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仁爱、智慧和

2、勇敢。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也就是说人如果有着一颗博爱之心,有着高远的人生智慧,有着勇敢坚强的意志,那么他就必然会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从而心底宽广、胸怀坦荡。这,既是孔子的感性认识,也是理性认识。从马哲原理可知,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从唯物辩证法出发,我们来分析这句话中的“仁”“勇”“智”:首先,在主观辩证法上,这三者阐释了孔子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现;其次,在客观辩证法上,三者的存在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必然形式,不以孔子的意志为

3、转移。两种辩证法在本质上的统一说明了“仁”“勇”“智”三者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可行性和存在感。b5E2R。b5E2R。“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解释是“知者乐,水。”智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的。“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智者乐”,智者是乐的,人生观、兴趣是多方面的;“仁者寿”,宁静有涵养的人,比较不大容易发脾气,也不容易冲动,看事情冷静,先难而后获,这种人寿命也长一点。这是二者之间的必然性和现实性的体现。在原因和结果上

4、,是智者的“乐水”和仁者的“乐山”造就了结果上的“动”“静”“乐”和“寿”。在现象和本质上,现象是他们的安然自得和长寿,本质则是心中的“智”和“仁”。在通过辩证法知道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后,我们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争取实现好的可能,做真正的仁者和智者。p1Ean。p1Ean。“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出自《论语·宪问第十四》。浅显易懂如字面的文字,折射出来的是对立统一规律中的矛盾分析法。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在这个句子中即指“仁”“勇”二者之间的矛盾。矛盾具有同一性与斗争性。在本句中,

5、前半句“仁”与“勇”的存在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即为同一性;而后半句中的“勇者不一定要有仁”,则说明了“仁”与“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一如“仁”和“勇”要在矛盾着的基础上求统一,才能作为完全人格不可缺少的存在。DXDiT。DXDiT。“仁”“智”“勇”是《论语》中马哲原理的闪现。《论语》中作为中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蕴含的道义至今仍有许多被世人奉为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继续诠释《论语》提供了新思路。RTCrp。RT

6、Crp。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