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217345
大小:2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7
《如何看待老师对自己的评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看待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认真的去理解当做一面镜子可能有时镜子也会变形但大多时候,会很真实地反映出你 A.要正确地,全面地看待自己不要以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来衡量自己的价值。事实上,人和人是不同的,我们常犯的错误是,承认人和人之间存在差异但并没有看到一个人在智力的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譬如通常的划分是聪明或者愚笨。然而,人的智力有许多方面,如书写、记忆、计算等,可以分别加以评定,但要把这些看成一个单位,列为第一、第二、第三,就像把作家、演员、运动员放在一起比较能力一样,是不可思议的。为此你完全不必担心自己在某一方面不如别
2、人,你有你的特长和优势,这些内在的力量会给你自信。让你把别人的议论、评价抛诸脑后,勇敢地向自己的目标迈进吧。 B.乐在其中充分体验做事时的乐趣,不必为是否精通、在行而煞费脑筋,也就是说不必为旁人可能指手划脚地评议而苦恼。笔者有一个朋友,她在工作上是女性中出类拔萃的,可是她的编织技术确实不怎么样。有一次她穿了一件自己织的毛衣上班,毛衣没有花色而且织的不太平稳,结果遭到女同事们的"责难",这位朋友笑着解释,她知道去一家商店挑件毛衣都比这件强,可是她只想体验"自己织"时的那种乐趣。后来她没有放弃自己的这个爱好,也没有让同
3、事提供的种种编织法来麻烦自己,只是享受着编织物不断变长的乐趣。如果以得到赞许为做事的准则,她就不会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从而失去别有滋味的乐趣。在合理的范围内追求超越的表现并没有错,然而强迫自己达到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仅仅为换取一片赞扬之声,这样做就很不明智了。例如,尽管你学的是无线电通讯,对音乐几乎是"一窍不通",但并不妨碍你在为儿子买的电子琴前坐下来,利用闲暇弹一段。可能你的朋友听了会说:"喂,你弹得不怎么高明吧。"然而,不高明又何妨?你仍然可以把自己弹成的第一支歌录下来,或许每次重听,你都会感到这比第一流乐队奏的还要
4、动听。因此,适时地说一句"不高明又何妨",坦然地承认自己是如此,会使你从企望得到赞许的重负下解脱出来,从而生活得更为快乐。更为自在。 C.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象卡耐基这样告诉我们:"发现你自己,你就是你。记住,地球上没有和你一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你是一处独特的存在,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歌唱,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绘画。你是你的经验,你的环境,你的遗传所造就的你,不论好坏与否,你只能耕耘自己的小园地;不论好坏与否,你只能在生命的乐章中奏出自己的音符。"愉快地接纳你自己,这是一个人生活美好的关键。本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发现之一便是
5、证实了人的"自我意象"的存在。不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上的自我肖像。它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价值判断,是建立在每个人的自我信念之上的。当一个人充分地自我接纳,即自我意象完整和稳固时,他便会有良好的感觉,他的情感举止和才能将会发挥得更出色。倘若一个人的自我意象模糊混乱,则会限制甚至会扼杀自己的生命力。一位心理学家作过这样一个试验,他从一班大学生中挑出一个最愚笨、最不受人喜爱的姑娘,争着向她献殷勤,请她看电影、跳舞等。一年之后,这位姑娘不仅容颜焕发,而且言行举止也同从前判若两人。其实她并没变成另一个
6、人,可在她身上却展现出一个人所隐藏的美。这种美只有在人们相信并接纳她时才会展现出来。另外有一个与此相反的例子,一位名叫马杰的美国整形外科医生,以善作面部整形手术而著称。他曾将许多面目丑陋的人变为漂亮的人。但他发现,一些人虽然手术很成功,可仍抱怨说整形后的面容没什么改变,于是他悟出了这样的道理:美与丑并不仅仅在于一个人的面貌如何,更主要的是人怎样看待自己。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往往不能由别人来证实,而首先要由自己来确认。要想愉快充实地展开你更丰富的人生,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自我意象陪伴着你,这样就不难成为自己所希望成为的那种人
7、,从而在生活中充分展示自我。对真、善、美的自信,对一个人愉快地接纳自己尤为重要。要想选择更为积极的自我形象,首先要学会自爱,这就要求必须要有健全的自尊心。你就是你自己,无须自我怀疑,自我摈弃。长期担任菲律宾外交部长的罗慕宾,他即使穿上鞋,身高也只有1.63米,然而他却从未因身材矮小而自惭形秽。他在一篇文章中,不无自信地认为:"一个人有没有用,和个子大小无关,反之,身材矮小可能真有好处。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是矮子。贝多芬和纳尔逊都只有1.63米高,但是他们和只有1.52米高的英国诗人济滋及哲学大师康德相比,已经算高大
8、的了。"这位当代国际舞台上的名"矮人",不仅坦然地接受了自己的身材,而且还充满自豪感地向世人宣告:"我但愿生生世世都做矮人。"有关研究表明,许多人的自我意象往往是根据童年时代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童年时期受人喜欢的孩子,从小就觉得自己是因为聪明漂亮才受别人赞赏的,因而他就尽力使自己的言行与这个自我意象一致,久而久之,它就变为真实的了。而那些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