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海绵流域理念的水污染防治.ppt

基于生态海绵流域理念的水污染防治.ppt

ID:58155710

大小:5.19 MB

页数:42页

时间:2020-09-05

基于生态海绵流域理念的水污染防治.ppt_第1页
基于生态海绵流域理念的水污染防治.ppt_第2页
基于生态海绵流域理念的水污染防治.ppt_第3页
基于生态海绵流域理念的水污染防治.ppt_第4页
基于生态海绵流域理念的水污染防治.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生态海绵流域理念的水污染防治.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报告人:王浩基于生态海绵流域理念的水污染防治2016年7月1日福建宁德提纲1、生态海绵流域理念2、生态海绵流域水污染防治框架3、对福建省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的认识生态海绵流域由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蔡其华理事长在2016年3月22日举办的“国家水安全战略研究论坛”首先提出。1、生态海绵流域理念生态海绵流域建设是以流域水循环多过程为主线,充分发挥流域对水循环的天然调节作用;规范人类水土资源开发活动,减少对自然水循环的扰动;系统布局地表灰色基础设施(水库、堤防、渠系、泵站、水井等)与绿色基础设施(林草地、湿地等),建设土壤水库和

2、地下水水库;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新进展,实现地表-土壤-地下多过程、水量-水质-泥沙-水生态的联合调控,最大限度实现“去极值化”,系统解决流域水问题。1.1生态海绵流域基本内涵流域是以分水岭为界所覆盖的区域,以及由水系构成的集水区。流域是水问题研究和治水的基本单元。北京547条小流域海河3067个五级流域密云蛇鱼川小流域全国九大流域流域是治水的完整单元1.2治水需遵循流域水循环系统演变规律流域水循环是在太阳能与各类势能的驱动下,水分在垂向和水平向连续转化、运移和交替,在循环过程中具有更新水资源、净化环境与维持生态系统完整三大基本功能,治水的基本目标就是要维护水循环三大基本功能。1

3、.2治水需遵循流域水循环系统演变规律1.2治水需遵循流域水循环系统演变规律以增温为背景的气候变化和以竞争性用水、用地为特征的人类活动影响,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间的多向反馈作用发生了显著变化,是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问题形成演化的共同根源。水问题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都可归结为流域水循环分项或伴生过程导致的失衡问题,治水需遵循流域水循环系统的演变规律。在现代强烈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循环呈现“自然-社会”二元特征,治水的核心就是调控社会水循环过程,维持自然与社会水循环的平衡。1.3治水核心是维持自然与社会水循环的平衡流域水循环调控的核心就是促进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融洽、互补。自然水循环

4、的极值性与人类需求的均匀性存在矛盾自然水循环的天然分布与社会水循环生产力布局不匹配1.3治水核心是维持自然与社会水循环的平衡然自环循水会社环循水降低极值过程加强匹配过程增强产水能力分散能量降低峰值增加枯季径流限制污染排放限制取水控制土地利用节约用水减少对自然水循环的干扰1.3治水核心是维持自然与社会水循环的平衡1.4生态海绵流域建设的总体思路生态海绵流域建设的总体思路是要采用“层层剥笋”,从“绿色”到“灰色”,从坡面到河道,对于流域的水循环调节能力进行配置、建设与运维。从绿色到灰色:依次进行绿色基础设施、土壤水库和地下水库对水量和水质的调节潜力的评价,结合流域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对

5、水循环调节能力的需求,对各建设路径的调节能力进行配置,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设模式与措施。从坡面到河道:遵循流域产汇流规律、泥沙与污染物的产生与迁移转化规律,先对坡面调节能力进行配置与建设,实现层层拦截、利用或调节;进而结合河湖自然演变规律,进行水系整治与调节能力建设。1.4生态海绵流域建设的总体思路1.5生态海绵流域建设的主要任务地表绿色基础设施优化布局与建设土壤水库(海绵田)建设与调节能力提升天然河湖整治与调节能力提升地下水库建设与调节能力提升灰色基础设施(水利工程)优化布局与建设海绵型城市建设管理与信息支撑能力建设(1)地表绿色基础设施优化布局与建设地表绿色基础设施对水循环具

6、有良好的调节性能。国内外研究表明:森林植被覆盖率每提高1%,径流总量降低7-8%,洪峰流量降低3-5%,洪水过程坦化,枯季流量增加。地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天然植被修复、天然湿地保育、防护性林草建设等结合流域水热条件与生态演变特征,进行土地的适宜性评价;结合流域生态完整性保护与生态服务功能(含水循环过程调节能力)需求,进行流域生态功能定位与格局优化结合功能定位和格局优化,开展生态修复与防护性林草建设就绿色基础设施对水循环多过程的调节潜力进行评价,并进行监控(2)土壤水库建设与调节能力提升土壤水库建设重点是提高耕地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即“海绵田”建设。主要包括土壤质地改良、耕作

7、方式调整等。合理调整耕作深度,“锄板底下有水”、“锄头自有三寸泽”结合土地流转,改良土质,客土互换,建设“壤土”田优化垄畦大小,垂直于坡向布置耕作沟等。河湖水系海绵体拓展河湖海绵体构建与连通蓄滞洪区海绵功能开发海绵体整合增加河流水系集蓄、滞留、承泄能力;在中下游建设生态缓冲带,在入河口恢复滩/湿地研究河湖连通的可能性及连通方案,提高城市水体流动性及调配灵活性在非汛期将蓄滞洪区作为特殊海绵体,发挥滞留、承泄、净化能力注意滨水功能的多样性和混合性,创造亲水活动空间,体现空间层次,错落有致河湖海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