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133373
大小:5.16 MB
页数:74页
时间:2020-09-05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踏花归去马蹄香踏花归去马蹄香宋徽宗时,有一次画院考试,画题是一句诗:“踏花归去马蹄香”。这句诗的意思很明白:人们在春天骑马赏花,游玩后,马蹄由于踩着了飘落在地上的花瓣,使蹄儿也变香了。这个题目不好画。游人、落花、马蹄都是有形的,好画;但马蹄香却不好画。香是气息,只能闻,看不见,摸不着,真不好画。而这句诗的诗眼就在于一个“香”字,非画出来不可。有的画家画出来了,无非画出满地落花,游人骑在马上,马蹄踩着花瓣,可把那个“香”字丢了。从写文章的角度来说,这就叫离题了。难是难,有个聪明的画家还是画出来了。画面上繁花压
2、枝,落花遍地,游人骑在马上,马儿轻快地扬起一只后蹄,两只蝴蝶,追逐看马蹄翩跹起舞。蝴蝶是采花的昆虫,哪儿有花香,它们就去哪儿。蝴蝶追逐着马蹄,这不正说明马蹄香吗?这位画家用了两只蝴蝶就把看不见的香气具体表现出来了,而且使人感到春意盎然,衬托出了游人的愉快心情,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了。这位画家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他能认真审题、巧妙地构思。我们写文章也应该从中受到启发。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宗白华1、把握层次,理清全文思路;2、领悟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文章内容;3、掌握论述文文本阅读的技巧;4、通过扩展,深化对文
3、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知识潜移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给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尘滓(zǐ)鬃鬣(liè)住宅(zhái)B.哂笑(xī)凤夔(kuí)昉明(fǎng)C.箴言(zhēn)笪(dá)赘疣(yóu)D.摇曳(yè)翚飞(huī)跂翼(qí)Bshěn检查预习情况读第1段,讨论1、如何理解“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荀子·劝学篇》)明确:君子知道不全不纯不足以为美,所以诵说经典,以求贯穿其大义,研读思索以求其精
4、旨,设身处地,以古人所做的事情为楷模,而求其所处之法,根除害道之事,以保持学之所得。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学得不全不精不算是完美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就有了“虚”;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引出了艺术中“粹与全”的话题,即“虚与实”的话题读第2段,讨论2、作者由荀子的《劝学》中的“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引出了一个什么话题?读3-5段,讨论3、作者针对中国艺术的虚与实的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第4段)明确:“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
5、成艺术的美。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统一,才能谓之美。如何理解清初文人赵执信在他的《谈艺录》序言里这一段话的内涵及其作用。(第5段)重点品析“钱塘洪昉思,久于新城之门矣。与余友。一日在司寇(渔洋)论诗,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固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
6、雕绘者反有辞矣!’”浙江杭州人洪思很久以来就在山东桓台人王渔洋门下,同我是朋友。有一天,洪思与刑部尚书王渔洋一起议论诗,他痛恨当时流行的诗歌没有章法,说:“诗好像龙,头、尾,身上的鳞片,颈上的长毛,一个不具备,就不是龙。”刑部尚书笑他说:“诗好像神龙,见头不见尾,或者在云雾中露一个爪子一个鳞片而已,怎么会露出全体?那是雕塑绘画!”我说:“神龙屈伸变化,固然没有固定的身体,恍惚望见它的只是它的一鳞一爪,而龙的头尾完整,所以好像都在。假如拘泥于所看到的,以为龙的全体都在这里,那么雕塑绘画者反而有话说了!”这三个
7、人争论的是诗歌表现的手法问题:洪昉思认为写诗当如画龙,应完整画出,而不缺少一鳞一爪,也就是什么东西也要写出才行;王渔洋以为洪昉思那样写诗岂不跟绘画一样了,写诗只需把最精粹的部分写出即可;赵执信则说心里没有完整的龙,岂能画出龙的精粹,心中有了完整的龙,若只画一鳞一爪也照旧能看见完整的龙,赵执信的意思是精粹需从全体中来,没有全体就没有精粹。说得更明白一点,写诗的人心里要有丰富的生活,才能写出精粹的作品,而精粹的诗歌来源于丰富的生活,所以,即使只是一个片段一个意象,也没有支离破碎的感觉,而是一首完整的诗歌。洪:王
8、:赵:全龙强调要求完整一鳞一爪要求精粹不要求完整心中有活龙全龙一鳞一爪精粹要从全体中来从一鳞一爪里显示全体:这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全”“粹”统一、结合,“虚”“实”相生、相成——这是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宗白华:内容:洪昇、王渔洋、赵执信讨论诗歌的艺术性以画龙为例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洪,认为做诗如画龙,要把整条龙画出来,连一鳞一爪都不能忽略。王渔洋,认为神龙见首不见尾,只要把最精髓的部分写出来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