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棰”敲醒梦中人.doc

一“棰”敲醒梦中人.doc

ID:58097823

大小:2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3

一“棰”敲醒梦中人.doc_第1页
一“棰”敲醒梦中人.doc_第2页
一“棰”敲醒梦中人.doc_第3页
一“棰”敲醒梦中人.doc_第4页
一“棰”敲醒梦中人.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棰”敲醒梦中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棰”敲醒梦中人三里畈初中杨彩明【教学案例】《核舟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是优秀的传统篇目。三十多年前,我上中学时就学过,如今教书33年了,这篇文章至少也教了七八遍,可以说是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了。今年我又教八年级语文,对《核舟记》的教学自然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但我还是按照惯例,认认真真地做好课前准备,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导入——自学——合作——探究——拓展,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我胸有成竹,信心百倍能上好这堂课。的确如我所愿,课堂非常顺利,师生配合默契,教者眉飞色舞,听者津津有味。我陶醉在我

2、精心设计的教学氛围中!新课上完了,我让学生背诵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段,为了激发兴趣,我先背给学生听。一口气背完了,并且背得一字不差,学生一个劲地给我鼓掌,我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你们肯定比我背得好。”这时姚犇同学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了,好像有什么话要说,又不知如何开口,全班同学齐刷刷地望着他。见此情景,我给他鼓气,“想说什么你就说吧。”“老师,你读错了一个字。”他带有一丝胆怯地说。的确,有的多音字真的很难读准。但这一课我是不会读错字的,说我读错,我还真的不太相信,所以不以为然。不过为了尊重起见,我还是让他把话说完。“你说,我哪个字读错了?

3、”“‘居右者椎髻仰面’的‘椎’应该读‘chuí’不能读‘zhuī’。”我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字怎么会错?我的老师是这么读,我也这样教了七八遍了,我的同行也都是这样读,绝对错不了。为了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我笑着说:“好,你说来听听,为什么要读‘chuí’呢?”“反正刚才自学时我查了字典,不信你查查看。”他抓着后脑勺很自信地说。全班同学听了直摇头,都用不屑的眼光看着他。我连忙走下讲台,接过他手中的字典,快速的翻了翻,转过身轻轻的抚着他的肩头说:“有道理。不过呢,我还得和其他老师讨论讨论再作决定。”他如释重负地坐下了,而我感觉

4、心头沉甸甸的。下课铃声响了,我迫不及待地走出课堂,一踏进办公室,就招呼同事道:“各位,我有一个问题向大家请教——“‘居右者椎髻仰面’中的‘椎’怎么读?”方老师毫不犹豫地说:肯定读zhuī;陈老师也不假思索地说读zhuī;在场的一致认为应该读zhuī。于是,我讲述了课堂上的一幕。老师们觉得这个学生说的不无道理,就纷纷拿出辞书考证。翻开字典,上面分明写着:椎zhuī,椎骨。胸椎。chuí,①槌击用的器具,棒形,一头较大。铁椎②‹文›用椎打击。椎杀。③‹文›朴实,迟钝。椎鲁。接着大家围坐起来细读原文,再精析字义,觉得“椎”的确应该读chu

5、í,因为“椎”在这里名词作状语,棰髻,指像棰一样的发髻,不会有像椎骨一样的发髻的,而如椎形,一头较大则比较可能。我再次仔细看课文中的插图:“居右者”发髻确如棒形,一头较大。课下我还上网查看北宋时男人的棰髻发型图片,亦如此说。第二天上课时,我首先给学生正音:“椎髻仰面”中的“椎”应该读chuí,接着向全班同学宣布:“姚犇同学是我的一字师,在此我向他表示感谢!同时我也希望全班同学向姚犇学习,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是啊,身为教者站在讲台上多少有些居高临下,而走下讲台,俯下身子倾听则常有意想不到的

6、收获。【教学反思】课后反思,感慨良多。一个字音读错也许无关大局,无需小题大作。但是,一个错误在课堂上错了几十年竟然无人发现无人异议,则可见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我们的教育有多么专制多么僵化多么缺乏活泼的清新之水!我深深意识到,我们以往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一、许多老师从未或者说不会放手给学生。这往往会带给学生一种更大的缺失。虽然推行素质教育十几年了,但我们的老师目前更多的潜意识中还是以教为主,甚至以“灌”为主,对学生放手太少或根本不放手,从来都是老师讲学生听,以自己固有的方式给学生灌输的第一印象太深。久而久之则让学生形成了思维定

7、势,甚至于即便出现了错误,学生都深信不疑。试想,如果我们仍像以前一样,上课主要由老师讲解,而未让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先自行解决字音问题,那又有多少学生,又能有多大可能像今天这样发现这个问题提出异议呢?那恐怕只有使我这样的错误再进一步的扩大几十倍,延续更多年罢了。二、许多老师至今仍然守着“师道尊严”的老规矩。也许正是在我们“尊严”的影响下,也许正因为我们潜意识中的不想放手或不敢放手的束缚下,最终使多少孩子在“默”守成规中走向了探究意识、创造性发展的死角。他们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泯灭了探究新知的兴趣,麻木了求异思维的灵感,学生变成了接

8、收知识的机器。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还有那么多班级虽然老师读错了,但却没有一个学生发现此问题、提出此疑问案例的原因吧。这难道不是我们当今教师的罪过,当今孩子的无奈,当今教育的悲哀吗?这难道不值得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深思吗?孩子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