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课件.ppt

中医体质课件.ppt

ID:58066730

大小:807.81 KB

页数:54页

时间:2020-09-05

中医体质课件.ppt_第1页
中医体质课件.ppt_第2页
中医体质课件.ppt_第3页
中医体质课件.ppt_第4页
中医体质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体质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体质辨识培训体质学说,是研究人群中不同个体的身心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对生命延续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等重要内容的理论知识。(一)、概念体质:是禀受于先天,调养于后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中医体质观:形神合一(二)影响体质的因素1.先天因素:关键作用。父母生殖之精的盈亏盛衰,决定着子代禀赋的薄厚强弱,影响其体质。它是构成不同体质的基础。2.年龄因素:不同体质都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成熟、定型和演变的发展变化过程,也是中医学的“恒动观念”的重要表现。年龄因素对于男性与女性的体质影响,大

2、致经历了五个阶段。。3.性别差异:中医学家认为“男子以肾为先天”(清∙费伯雄《孟河先生医案》),“男子以精为本”(清∙程文囿《医述》)、“女子以肝为先天”(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女子以血为主”(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在病理上,男性比女性的发病率也以男子较高。清∙唐宗海《血证论∙卷二》专列“男女异同论”一篇,对此详细论述。4.地理气候因素:包括水土性质、气候特点、生活习俗等。5、其他因素:包括:饮食和营养状况的影响。疾病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常见大病久病之后,体质趋弱。(三)体质的特点1.体质是个体基本生理特性的概括是内在脏腑气血等强弱盛衰的概

3、括2.体质的普遍性和复杂性体质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不同个体之间表现出复杂的多样性。体质学说的任务就是揭示其规律,并就体质做出合理的分类。3.体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成年后个体生理特性相对稳定,一般不会骤然剧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可塑性和可变性。年龄递增、慢性疾病的病理损害,以及自身持之以恒的摄身行为等,都可以影响体质。4.体质的连续性和可预测性在不同个体身上,体质的存在和演变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偏于某种体质类型者,在初显端倪之后,多具有循着这类体质固有的发展演变规律缓慢地演化趋势,从而为及早采取措施,防体质恶化于未然提供了可能。(四)体质的构成和分类1.体质的

4、构成要素2.分类(1)体型指个体外观形状上的特征。它以躯体的形态和功能特点,并与内部脏器结构有一定的关系。体型差异为直观,一望便知,故备受重视。《内经》论及体质的篇章中,大多数是抓住体型特点的。(2)脏腑各项生理活动离不开脏腑,因此,脏腑的形态和功能特点,是构成个体体质的要素。《内经》中充分强调了这一点。(3)精气血津液都是维持生命活动、并决定生理特点的重要物质,故也可影响体质。(4)生理功能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新陈代谢、自我协调,以及偏盛偏衰的基本状态等,都是生理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它们都是构成体质的要素。古代医家常说的“阳体”(阳质)、“阴体”(阴

5、质)等,大多是从生理功能的特点来认识或对体质进行分类的。2.分类阴阳分类五行分类脏腑分类体型肥瘦分类禀性勇怯分类体质分类平和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气郁体质瘀血体质湿热体质痰湿体质特禀体质平和体质功能协调体质:身体强壮,胖瘦适中;面色与肤色虽有五色之分,但都明润含蓄;目光有神,性格开朗,随和;食量适中,二便通畅;舌质红润,脉象缓和有力;夜眠安和,精力充沛,反应灵敏,适应能力强。阳虚体质临床表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沉迟。病机:1、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2、体内阳气虚弱,或寒邪凝滞。治则

6、:温中散寒、调畅经络、活血补气。方药:肾气丸;右归丸。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30克、生姜50克、羊肉300克针灸:雷火灸(神阙、关元);悬灸;艾灸;隔附子饼灸。保健穴:气海穴(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日常调养:1.阳虚质的人在饮食上宜食温阳益气之物,可多吃牛肉、羊肉、韭菜、生姜、辣椒、葱、蒜、芥末、花椒等温补阳气的食物,少吃梨、西瓜、荸荠、黄瓜、柿子等生冷寒凉的食物。2.秋冬季节注意保暖,尤其注意足下、背部及下腹丹田部位的防寒保暖,防止出汗过多。阴虚体质临床表现:体型瘦,胖子不多,性情急躁,外向好动,精神烦躁,自觉身热,手足心热,面部红

7、赤,口干舌燥,皮肤干,易失眠,便秘,尿短赤,舌瘦红绛,苔少,脉细数。病机:1、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2、体内阴液不足,或虚火阳盛。治则:补肾益精、滋阴降火。方药:六味地黄丸;左归丸;一贯煎。药膳:海参百合羹海参1条、百合50克、猪肉末150克、冬菇5个、冬笋1块、生姜1块、鸡蛋2个针灸:关元、气海、中极、中脘、大横。保健穴:太冲穴(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日常调养:滋阴降火:在饮食上可多食瘦猪肉、鸭肉、龟、鳖、绿豆、冬瓜、赤小豆、海蜇、荸荠、芝麻、百合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葱、蒜、葵花子等性温燥烈之品。 居住环境宜

8、安静,睡前不要饮茶、锻炼和玩游戏,避免熬夜、剧烈运动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适合做有氧运动,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