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城市山地公园地形地貌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以重庆、贵州地区为例-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9卷第4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4月Vol.39No.4JournalofSouthwestChina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Apr.2014文章编号:10005471(2014)4005708城市山地公园地形地貌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以重庆、贵州地区为例①陈雪梅,周建华,杨淑梅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400716摘要: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以重庆、贵州地区典型的城市山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坡度、高差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总结了不同坡度、高差条件下地形地貌的合理保护与利用方式,为城市山地公园地形地貌
2、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设计策略与方法,以减少公园建设对地形地貌的破坏,防止生态问题的发生,降低公园建设成本.关键词:山地公园;地形地貌;保护与利用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城市山地公园指城市用地范围内基地地形起伏变化较大,能对公园布局与空间形态起到控制作用或具[1]备山地地形特征的公园绿地,是基于公园用地条件,与平地公园相比较而言的一类公园绿地.相比平地公园,城市山地公园地形地貌具有3个特征:首先,由于地形的高低起伏、凹凸变化,空间属性多样、景观特征复杂;其次,由于高程、坡向、坡度、坡位等地形因子的变化,导致光照、土壤类型、土壤水分、厚度、肥力等各生态因子的差异性,
3、加上各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生境异质性高;最后,由于地形影响,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生态环境脆弱.本研究以重庆、贵州地区典型的城市山地公园为例,通过实际调研及相关资料的研究,从坡度、高差及特殊的地形地貌景观三方面探讨了地形地貌的改造、保护和利用的方式.1坡度:依据坡度的大小确定改造与利用的方式坡度是构筑地形的主要条件之一.在同一地形中,当坡顶和坡底条件一致时,坡度的不同会造成空间属性和景观环境的不同.因此,确定好不同坡度条件下合理的改造利用方式是对城市山地公园地形地貌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面.1.1坡度与水土流失坡度越大,地形地貌的稳定性越小,土壤的贮水力就越差,土层也
4、越浅薄,水土流失发生的机率和强度也就越大.相关研究表明,水土流失量与坡度的关系一般呈正相关,当坡度越大,水流速度越快,水流对土壤的冲力随之增强,水流更容易将泥土带走,因此含沙量也加大,水土流失加重.然而坡长愈长,径流量、冲刷[2]量愈少.通过已有文献及相关学者的研究可知: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量也随之加大,但是当坡面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水土流失量达到最大值,随后,随着坡度的再度加大,水土流失量反而降低,而这个临界值就是40°的坡度.因此,当坡度在40°左右时,应该加强水土保持措施,例如保护原有的地带性植被;利用等高植物篱技术,将部分坡地营建成水土保持林;树种则宜选择根系发达
5、的深根性植物,能有效地固土.①收稿日期:20131127作者简介:陈雪梅(1988),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通信作者:周建华,副教授.2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ttp://xbbjb.swu.cn第39卷1.2坡度与地表径流在城市山地公园中,地表径流是影响区域水土保持及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地表径流在一定程度上往往与水土流失现象密切相关.相关研究表明,地表径流量与坡度呈正相关,即在一定范围内,坡度越大,地[3]表径流也明显,所引起的水土流失现象越严重.为减小地表径流对公园地形景观营造的影响,当原有地形坡度过陡时,应加强原有地形及地被植物
6、的保护,尽量不破坏其原有的生境条件,增加地表植被的覆盖[4]率,降低地表径流引起的水土流失.1.3坡度与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和局部坡度、地质类型、植被覆盖、雨水冲刷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坡度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通常低于15°的斜坡,才能作为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大于25°的坡面由于地面侵蚀增强应该作[4]为重点保护区.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山坡陡峭的斜坡地区发生泥石流的机会较多.山体滑坡的高发区分布在90°~45°的区域;不容易滑坡的区域坡度小于10°.除此之外,坡度还通过影响植被类型来影响水土流失,进而影响到山地的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一般情况下,坡度越陡,地质稳定性越差,土壤的
7、持水量也较[5]少,当多年形成的植被遭受破坏后,其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强.1.4坡度与土壤坡面上附着的土壤的性质受坡度影响较大,当坡度平缓时,土壤厚度较厚,含水量较高,土壤较肥沃;当坡度较陡时,土壤厚度较薄,含水量低,土壤瘠薄.由于坡度影响,容易发生水土流失,而土壤中养分流失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有机质的流失也如此.因此坡度愈大,植物生长量愈低.这些属性进一步影响了山地植物空间的特征.1.5不同坡度条件下合理的改造利用方式不同坡度条件下,生境条件的不同造成了地形地貌不同的改造利用方式.本研究以重庆、贵州地区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