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导学案附答案.doc

《雨巷》导学案附答案.doc

ID:58062583

大小:4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21

《雨巷》导学案附答案.doc_第1页
《雨巷》导学案附答案.doc_第2页
《雨巷》导学案附答案.doc_第3页
《雨巷》导学案附答案.doc_第4页
《雨巷》导学案附答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雨巷》导学案附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年级:高一科目:语文必修1(选修____)第一单元第2课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____使用日期____________第2课《雨巷》导学案主备人:孙俊梅审核人:李晓红【学习目标】1.体会诗歌的音乐性、韵律感,能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歌。2.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3.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4.通过诵读、分析和欣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学习重点难点】分析诗歌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用方法与学法

2、指导】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追求与诗人的心灵对话。2、展开联想和想象,力求化虚为实,领略诗歌意境。【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作者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向朦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

3、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2、作品《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说《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3、补充丁香:花开在仲春,白色或紫色,淡雅而不轻佻,姣好芳香,可惜花期比较短容易凋谢,形状像结,被赋予结扣、愁结的象征意。7二、自主学习:1、字词识记雨巷()巷()道撑()着彷()徨()寂寥()彳()亍()惆()怅()凄婉()颓()圮()2、用“/”划分下面一节诗的节奏,标出韵脚,体

4、会其音乐性,并有感情地诵读全诗。(注意感情基调)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3、读完《雨巷》,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试谈谈。【探究案】徜徉《雨巷》,品味精读一.鉴赏形象:1、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试找一下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说说你对这些意象的理解和看法。72、“丁香一样”的姑娘有怎样的形象特征?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形

5、象。3、本诗含蓄,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二、欣赏语言1、你最喜欢《雨巷》中的哪几句诗,为什么?3、第一节用的是“我希望逢着”,最后一节用的是“我希望飘过”,诗人为什么这样安排?【训练案】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彷徨(pánghuáng)颓圮(tuíqǐ)B、寂寥(jìliáo)朦胧(ménglóng)C、哀怨(āiyuàn)彳亍(chìchù)D、惆怅(chóuchàn

6、g)憧憬(chōngjǐng)2、下列诗句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A、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B、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进这雨巷。C、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D、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73、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二、能力提升题1、读徐志

7、摩的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完成1~3题。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①、作者以凉风吹拂下的颤动的水莲花作比,是为了突出其________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态。②、“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中,“蜜甜”和“忧愁”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最后,诗人用“沙扬娜拉”(日语,意谓“再见”)作结,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