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docx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docx

ID:58035402

大小:17.7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8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docx_第1页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docx_第2页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数学标准》中把“解决问题”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四大课程目标之一,并提出应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即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充分发挥数学的价值。“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是培养小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方面。然而,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做计算题或者分析例题时,掌握的效果较好,可是一旦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各种类型的错误接踵而来,学生的错误率居高不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缺

2、失一直是数学教学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切实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我设计了一份四年级第一学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测试题,并对本校四年级2班的33个学生进行了测试。在对题目进行选取、测试和分析的过程中,我对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总结:一、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现状分析(1)个别学生存在审题不认真的现象;(2)部分学生不会分析题目中隐含的数量关系;(3)部分学生不会检查,做完的题目只是单纯的用眼睛看,而没有掌握检查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二、期望学生能够提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测试,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找规律”、“列表”、“画简图”等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方法,学会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找出题目中隐含的条件,掌握检查的一般方法步骤。三、学生测试结果分析     本次测试共有四年级2班33名学生参加,从答题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发展情况不均衡。全对的学生有6人,占18、2% ;达标(60分以上)的学生有 24人,占参加考试学生的72、7%  ;另外有9名学生出现不达标的现象,总体情况不尽理想。四、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测试的结果不尽人意,我

4、觉得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题量少,分值大,可能是造成学生失分过多的原因之一,但就题目本身来讲,学生自身的解题能力和数学素养仍然是影响学生测试成绩的最主要因素。    针对学生在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本次测试的题目,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的:(一)引导学生仔细审题,真正弄懂题意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题意,是学生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较为普遍的情况有以下两种:一是小学生由于缺少社会生活经验,认知水平较低,对易混淆的词语不能够准确区分,造成对题意的错误判读,从而影响解题的正确率。如测试题中第1个题目:“如果每筐黄瓜的价

5、钱降低到10元,用这些钱可以买到多少筐这样的黄瓜?”部分学生对“降低”与“降低到”两个词语不能够准确区分,从而出现有的学生将黄瓜降价后的价钱错误理解为“30-10=20(元)”。二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有意注意能力相对较弱,耐心不足,部分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存在求速心理,审题时走马观花,粗心大意,这也是影响解题正确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测试题中的第2个题目,问题是“圆圆家去年平均每月用水多少立方米?”有的学生受题目中的表格“4个季度”这个条件的影响,审题不仔细,误将结果写成“123+178+196+163=660(立方米);660÷4=165(立方米

6、)”,错将题目算成了“平均每个季度的用水量”。在这两个题目上,学生由于审题失误而出现丢分现象的学生的占到了参加测试人数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对于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显著作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与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解题方法的训练。(二)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隐含条件“解决问题”的教学应该把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看作重中之重,利用主题图的直观,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完整表述,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的习惯也

7、有重要意义。如测试题中的第3题,利用主题图,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题目中所描述的数学现象和问题,这样可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然而部分学生在解决类似问题时仍然出现了困难,那是因为学生在理解题意的过程中忽视了对题目中隐含条件的挖掘。 第3题中“小红从家到少年宫用了8分钟”。从这个条件中需要学生和问题中的“同一速度”对应起来,先利用已知的条件求出“小红的速度”,从而运用这“同一速度”作为“桥梁”来解答题目中的两个问题。整个题目围绕着“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个变量关系展开,学生正是因为没有抓住题目中隐含的“同一速度”这一条件,所以才会在解

8、题中出现困难。(三)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解题中探索方法的多样化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同一个题目,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经验等条件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