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024940
大小:3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8
《孩子“两面派”怎么办.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孩子“两面派”怎么办?>>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表现不一样,是家长们普遍反映的问题之一。有的孩子在家里与家长爱说爱笑,玩得很好,可在幼儿园里却不爱说话,不爱和老师、小朋友玩,有趣的游戏对于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吸引力;有的孩子在幼儿园会自己穿脱衣服,会自己吃饭,自己洗手,会收拾玩具,甚至还会做小值日生,可在家里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情都要家长帮助和代替;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很乖,很董事儿,和大家相处也很友好,可在家却变得任性起来,爱发脾气,喜欢和家长作对,一点儿也“不乖”。孩子的这种表现是一个很普遍也很正常的现象,一。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2、:1.家庭是孩子们最熟悉的环境,在家里他们很有安全感,精神放松,心里没有任何压力,面对疼爱自己的家人,他们常常会无所顾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有些孩子就会表现得放纵一些、任性一些。同时,由于现在孩子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倍受家长的关注与呵护,在生活能力的培养方面,许多家长常常包办代替;面对孩子的各种要求,也都尽可能满足,于是,有些孩子就表现得处处爱依赖家长,不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而幼儿园则是孩子们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从人到物再到生活、活动内容都使孩子们感到陌生,他们自然很难一下子就适应,所以就会表现得紧张、胆小、保守甚至孤僻,和在家里
3、生龙活虎的状态完全不一样。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有秩序、有要求的,有着强大的约束力,而且教师也不会像家长那样百分百关注照顾孩子,孩子自身的安全感降低后出于自尊和自我保护,他们就会遵守规则,服从集体安排,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积极鼓励下,按照常规要求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按时睡觉、起床,自己刷牙洗睑、大小便,自己穿脱衣服等等。另外,同伴间的相互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孩子都想在同伴和老师面前表现出色、受到表扬,所以,他们就会表现得很乖。2.无论幼儿来自什么家庭,无论幼儿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特征,我们都会尊重和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要求幼儿遵守幼儿园
4、一日生活的常规要求,鼓励幼儿尝试和体验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幼儿通过体验、感知,可以得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也获得全面发展。如小班幼儿要学习自己穿脱衣服;中班幼儿要学习自己用筷子吃饭;大班幼儿要学习自己整理床铺等等。孩子们在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同时,得到了快乐,拥有了自信,慢慢地形成了自我服务的意识。值得强调的是,因为幼儿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喜欢模仿,他们会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以老师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保证自己能做到,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好的榜样作用。那么家庭呢,家长的教养方式、态度、行为也直接影响着
5、孩子的发展。比如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还很小,什么都不会,或者觉得让孩子独立做事情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常常制造麻烦,所以包办代替比较多,即使有些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独立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也往往由于不能像老师那样坚决、持久而使得效果不那么好。 所以我们说,孩子是很聪明的,他们会察言观色,甚至还会钻空子,知道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面对什么样的成人可以表现得如何;但是他们又是稚嫩的,深深受着环境和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对于幼儿的发展多么重要,只有家园合作,相互配合,为幼儿创设和谐一致的成长环境,幼儿才能有一致的表现和进步。二促进幼儿
6、表现一致的四个建议: 从分析幼儿家园表现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幼儿的家庭环境以及家长的教养态度、观念和方法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想帮助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和一致的良好表现,那么家长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与幼儿园相和谐一致或互为补充的成长环境,以下几点建议可以为家长们带来些启发。1.尊重孩子,换位思考。首先,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都应正确、客观地来看待和分析孩子的这种“两面性”。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一名刚从幼儿园回家的孩子,面对熟悉的家人和环境,你最需要什么?你最想做什么?如果家是我们可以自由、放松甚至放纵一下自我的私密空间
7、,如果我们成人也无法做到在家和在单位、在其他社会场合表现一致,那么我们又怎能苛求孩子呢?不错,对于孩子来说,家也应该是他们的保护伞、是他们的避风港,是一个可以撒点娇、任点性的地方。面对很多社会压力,成人也渴望回到家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倾诉、发泄,那么孩子同样也需要这样的渠道疏导他的情绪。认识到这一点,你是不是觉得释然了?2.关注和满足孩子合理的情感需求。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了解到一些孩子之所以在家里表现得异常活跃,往往是因为他们太需要家长的关注了。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常常把孩子推给保姆,或者推给电视机或各种各样的玩具、图书,而自己则躲
8、在一旁闷头工作。孩子在幼儿园里生活了一天,他们此时最需要的就是和家长亲密互动。他们渴望家长能和他们多抱一抱,说会儿话,唱会儿歌,一起玩玩具、做游戏,共享亲子共读的温馨时光。可是一门心思在工作的家长却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