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定梁结构内力计算.ppt

静定梁结构内力计算.ppt

ID:58018597

大小:2.68 MB

页数:61页

时间:2020-09-04

静定梁结构内力计算.ppt_第1页
静定梁结构内力计算.ppt_第2页
静定梁结构内力计算.ppt_第3页
静定梁结构内力计算.ppt_第4页
静定梁结构内力计算.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静定梁结构内力计算.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梁和刚架静定结构内力计算§1概述一、静定结构内力计算目的1.解决静定结构强度校核问题。2.静定结构位移计算的必要基础。3.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必要基础。二、静定结构的特点1.几何组成:无多余约束2.受力分析:只需平衡条件三、内力计算方法步骤(一)支反力计算(二)求指定截面内力1.基本方法:截、取、力、平2.内力类型:弯矩M、剪力Q、轴力N3.内力表示方法方法:双脚标表示4.正、负号约定:约定M的纵坐标(竖距)画受拉纤维一侧;Q、N同前5.算式弯距=截面一边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的力矩代数和剪力=截面一边所有外力沿截面切线方向投影代数和轴力=截面一边所有外力

2、沿截面法线方向投影代数和(三)画内力图1.描点法:列方程,根据方程描点作图2.利用微分关系作图3.叠加法作图四、荷载与内力之间的微分关系五、常用的简单荷载作用下的弯距图1.独立体的概念独立体:能应用自身的平衡条件求出作用自身的所有未知力者。(1)承受一般力系:未知力不多于三个(2)对承受汇交力系者:未知力不多于两个§2静定结构支座反力的分析方法一、选择适当的研究对象半独立体:能应用自身的平衡条件,求出作用自身的部分未知力者。对承受一般力系者:未知力虽多于三个(1)除一个未知力外,其余的未知力平行(2)除一个未知力外,其余的未知力汇交2.半独立体的概念3.

3、研究对象选择原则优先选择独立体、半独立体;再依次研究新出现的独立体,半独立体。二、关于平衡方程形式的选择问题1.思考方法排除法:把其余力排除于平衡方程之外。2.措施“求谁不管谁”:不考虑待求未知力,而考虑其它未知力有什么特点。1.其余未知力平行,在其垂直方向投影。2.其余未知力汇交于一点,对该点取矩。三、静定结构支座反力计算(一)悬臂结构用一个固定端与基础相联结的结构称为悬臂结构。计算特点:免(二)简支结构与基础的联结满足两刚片规则的结构称为简支结构。计算特点:简单(三)主从结构其特点是结构的一部分先与基础联结成几何不变体系(称为基本部分),该几何不变体

4、系又能与另一部分联结成新的几何不变体系(附属部分)。计算特点:先从后主例YEYCMAYAXAYEYDXDYEYCYBXB1.以DE为研究对象2.以BCDE为研究对象解:4m1m4m3m(四)三铰结构若结构体系(不含基础)有两个刚片,其与基础的联结满足三刚片规则,则称其为三铰结构。1.分析方法2.简单三铰结构(1)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列三个平衡方程。(2)以中间铰C一侧为研究对象,列一个平衡方程。例XBYBYAXAO1O23.复杂三铰结构Y1Y2Y3Y4ABCEFDO1Y3Y4YBXB整体为研究对象BC为研究对象注意:(1)先求的两个未知力应作用于同一刚片上

5、。(2)两个方程应取不同的研究对象。(3)列平衡方程时,仍遵循“求谁不管谁”的原则。例1.整体为研究对象2.BC为研究对象解:3.整体为研究对象§3静定梁一、复习材料力学的内容1.静定梁的基本形式简支梁悬臂梁外伸梁2.静定梁的受力变形特点(1)竖向荷载作用下,水平反力=0。(2)弯曲变形为主。(3)内力M、Q、N(N在许多情况下为0)。二、斜梁3.1梁的内力计算楼梯梁斜梁1、概念1.荷载描述二、斜梁二、斜梁3.1梁的内力计算2、分类竖直链杆斜梁水平链杆斜梁二、斜梁3.1梁的内力计算竖直链杆斜梁内力计算1、支反力计算斜梁相当梁MQNM0Q0N0二、斜梁3.

6、1梁的内力计算竖直链杆斜梁内力计算2、内力计算xx斜梁的内力图特点斜梁二、斜梁3.1梁的内力计算水平链杆斜梁内力计算1、支反力计算二、斜梁3.1梁的内力计算水平链杆斜梁内力计算2、内力计算MQNM0Q0N0斜梁内力计算小结小结:1、M、Q与支座链杆方向无关;2、斜梁与相当梁弯矩图相同;限制条件:1、梁外力作用线必须平行;2、相当梁与外力作用线垂直。三、分段叠加法(一)简单叠加法由几个外力共同作用时所引起的某一参数(内力、应力或位移)就等于每个外力单独作用时引起的该参数值的代数和。+CD(二)分段叠加法原理XAYBYA25KN15KN015KN25KN00

7、25KN.m45KN.m15KN25KN0025KN.m45KN.m45KN.m25KN.m15KN25KN两端弯矩已知的杆段M图作法:45KN.m25KN.m025KN15KN0以两端弯距竖标的端点联线为基准线,作出视该杆段为简支梁时其在跨间荷载作用下的弯距图,最后所画轮廓线与杆轴线所围图形即该杆段的M图。25KN15KN045KN.m25KN.m20KN.m2025KN.m45KN.m352015KN25KN0025KN.m45KN.m例(三)分段叠加法作M图步骤1.求支反力2.内力计算(1)确定控制截面,求M控,标在受拉侧;(2)无载联直线,有载联

8、虚线,再叠简支。解:1.求支反力2.内力计算XAYBYA02630048M图(K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