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群与外部空间课程纲要

建筑群与外部空间课程纲要

ID:5799137

大小:133.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7-12-25

建筑群与外部空间课程纲要_第1页
建筑群与外部空间课程纲要_第2页
建筑群与外部空间课程纲要_第3页
建筑群与外部空间课程纲要_第4页
建筑群与外部空间课程纲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群与外部空间课程纲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建筑群与外部空间课程纲要(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必修课)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曾坚2010年7月修订40目录序论第一节、城市空间理论回顾第二节、城市空间的构成要素的理论回顾第一部分建筑群与外部空间的基础理论第一章图底理论与联系理论第二章建筑行为学与场所理论第三章城市空间分析的方法第二部分建筑群与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第四章、城市空间的景观规划第五章外部空间的构图与构景第六章、城市特殊地段的景观设计(注本课将配合多媒体课件讲授)40序论第一节、城市空间理论回顾对空间的不同理解来讨论诸多城市空间理论。据此,可以粗略地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讨论。①建立在牛顿物理学基础上的“牛顿空间”。②建立在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基

2、础上的“知觉空间”。③建立在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空间”。④建立在海德格尔“存在论”基础上的“意义空间”。一、牛顿空间和爱因斯坦空间在牛顿那里,空间被描述成连续的、无限的、均质的,它是三维的并且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爱因斯坦修正了牛顿的某些观点,他认为空间应加上时间成为四维的,即动态的。但这两种空间仍有其共同之处:抽象的空间而非“人的空间”。从柯布西埃的“功能主义”和芦原义信的理论可以看出牛顿空间对城市空间理论的影响,以培根的“运动空间”来阐明爱因斯但空间对城市空间理论的影响。1.柯布西埃的“功能主义”柯布西埃的城市空间理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以线形和点状建筑物等大尺度城市元素

3、界定城市中的区域街坊;②以垂直分离交通系统构想未来城市;③使景观、阳光、空气能自由流通形成开放性城市空间。2、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概念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认为:外部空间是从在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延伸的自然是不向的,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人上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所以,外部空间设计,也就是创造这种有意义的空间的技术。3.培根的“运动空间”培根突破了以实体和空间这对二元对立概念来理解城市空间的陈旧观念。他认为“实体的确是在空间中运动的产物”。②他以树的生长来阐明这种“运动”,③并且以“方块的介人”来类比城市的生成。二、知觉空间知觉空

4、间主要以人(生物)的环境行为为出发点。探讨城市是如何在空间中一步步生长的——城市生长的机制问题。林奇以市民的“可意象性”40为前提探讨了城市空间的构成。林奇指出的城市空间的五要素同样也可以在动物和植物中看到。蜂窝筑巢的“环境经验”(图式)甚至比人更丰富。舒尔茨提出的“实存空间”试图以“人的存在”,来把握人类生存环境。但就城市空间而言,可以认为,“实存空间”延续了林奇的“城市意象”。1、亚里山大的“模式语言”培根的“运动空间、以树的生长来描述城市的增长。亚里山大(C.A1exander)则进一步把这一生长过程简化为三个阶段加以阐述。他列举的若干模式语言提供了把握城市生长过程的方法。2.福科

5、的“权力空间”福科提出“生物——权力来阐释空间.他认为,空间是人类社会中权力关系的投影。我们看到,培根的“原动力”在这里变成了人类的权力。圆形监狱成为这种“权力空间,的典范。按福科的说法,圆形监狱并非如某些人认为的是权力的本质,而是权力运作特殊形式的一个极其准确的呈现。它是权力机制化约成其理想形式的简图。三、心理空间心理空间是指以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或“原型”理论为基础探讨城市形态的一种城市空间理论。诸多人类学的材料证实了荣格的看法。例如,在相距遥远、彼此无法沟通的文化中出现了具有相同“结构”(集体无意识)的建筑。罗西(AldoRossi)和克莱尔兄弟(Robert&LeonKrier)

6、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城市空间。1.罗西的城市“加法法则”“集体无意识”代表人所具有的普遍心理结构。罗西认为,城市体现了这种“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在城市中表现为市民对历史的记忆——“集体记忆”。这种“集体记忆”又是通过不同时期的城市片段在时间上叠合而形成的。它们的“类型”是一致的。这样,市民的“集体记忆”同真实城市通过“类型”这一中介而得以沟通。罗西的这一思想同我们前面提到的“分形,概念很相似。“类型”同“分维”、呈现的“自相似性”具有某种一致性。2.克莱尔的城市—“原型”空间克莱尔的著作书名就叫“城市空间,他非常注重空间的“历史性”,并以此为出发点建构了城市空间研究框架。在这一框架

7、中,街道和广场成为城市空间的两种基本类型。而方形、圆形和三角形构成了基本的城市广场“类型”。真实的城市空间形态由上述要素的组合演变而来。40四、意义空间“意义空间”则试图以人为出发点来领悟空间。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提供了哲学基础。舒尔茨据此建构了“场所”(p1ace)理论。赵冰以此提出了跨文化的“场域”(field)理论框架。下面我们仅从城市出发讨论这两种理论对城市空间的影响。1.舒尔茨的“场所”理论舒尔茨建构了一种普遍的人类生存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