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990547
大小:3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05
《井字梁模板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目录1.工程简况22.荷载计算23.承重架模板及施工43.1材料要求43.2扣件式钢管承重架构造形式43.4承重架搭设及拆除要求:54.架子验收75.安全技术要求86.附图81.工程简况1.1东莞电力生产调度大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首层层高为5.0m,局部区域<大厅)层高9.0m;二层~五层层高4.0m。承重架采用门字形组合钢管架和Φ48钢管搭设。其中层高为9.0m的部位采用Φ48钢管搭设,其余部位均采用门字形组合钢管架搭救设。梁侧模、底模、顶板模板采用18mm厚多层木板辅以20mm厚杂木板及50*50mm木枋拼装、加固而成。1.2由于首层地面为150
2、mm厚钢筋混凝土楼板,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当三层楼板结构施工时,首层楼台板结构混凝土已经浇筑完毕22天以上,按照目前平均30℃左右的气温,届时首层楼板混凝土已经达到100%设计强度,作为三层大跨度井字梁承重架地基。8/8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2.荷载计算2.1首层楼板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该层除自重外所能承受的活荷载为3.0KN/m2<设计院提供)。针对以上情况分析,根据计算上层混凝土重量、模板重量、架料施工荷载等为10.6KN/m2<见下计算),2.1.1荷载分析根据分析,考虑上层混凝土重量、模板架料重量、施工荷载等通过承重架全部传递于首层楼板。因此,此部分梁板
3、为最危险点,对此部分荷载的计算如下:(按15m*24m跨计算>楼板模板<其中包括梁的模板取0.5KN/m2)15×24×0.5=180KN支架:3240m×38.4N/m=124.4KN钢筋混凝土自重:126.27m3×25KN/m3=3156.75KN施工荷载:1KN/m2×15×24=360KN总计180+124.4+3156.75+360=3821.15KN每平方M荷载为:3821.15÷15÷24=10.6KN/m22.1.2荷载验算首层大厅部分承重架采用Φ48钢管搭设。首层架高最大处9000mm作为荷载验算单位。承重架未拆除前,脚手架承受荷载均作用于首层楼板上。钢管
4、满堂红脚手架水平间距为1000mm×1000mm,沿高度方向从地面以上300mm扣结第一层水平系杆,以上每1500mm高度扣结一层水平系杆,共计6层,立杆顶端最大悬臂长度为1200mm。则单根最大受荷载N=10.6KN钢管截面积为:A=489mm2钢管回转半径为:i===15.8mm8/8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1)按强度验算:支柱的受压应力为б=N/A=10.6·103N/489mm2=21.68N/mm2<[f]=160N/mm2(2)按稳定性验算:悬臂端长细比λ=L0/i=2×1200/15.8=151.9轴心受压稳定计算系数ф=0.45支柱受压应力N/ф·A=106
5、00N/0.45·489mm2=48.17N/mm26、扁、变形等现象,否则不得使用。扣件应经劳动安全部门批准的厂家生产的合格扣件。垫层板使用200mm×200mm×20mm木板或100mm×100mm×5mm钢板。根据现场放线定位后搭设。8/8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3.2扣件式钢管承重架构造形式3.2.1立杆:该部位主梁3KL19a-1<400*1100)和3KL8-2<350*1100)分布在四周,次梁3L23、3L24、3L25、3L26、3L27、3L28、3L29<300*900)在中部相互交叉,形成“井”字形式。次梁跨度分别为2500mm、2600mm、2650mm、2700mm和2800mm<详见附图1)。根据主次7、梁的平面位置,在首层地面上弹出立杆定位轴线,再摆放垫板,后搭立杆及水平系杆。先布置次梁、顶板立杆,间距为900~1000mm,主梁两侧沿梁长方向立杆间距为次梁、顶板处立杆间距的1/2且不大于600mm。3.2.2横杆:在模板支撑系统中,横杆起连系立杆、增强支撑系统整体刚度和单根立杆稳定性的作用,不容忽视。横杆自首层地面以上300mm做每一道,往上按1500mm间距搭设,共计六道。最顶上根据梁和板底模高度不同另外增加一道横杆,作为模板木方的托架。3.2.3剪刀撑:为防止支撑系统的整体扭曲、变形,必须在适当
6、扁、变形等现象,否则不得使用。扣件应经劳动安全部门批准的厂家生产的合格扣件。垫层板使用200mm×200mm×20mm木板或100mm×100mm×5mm钢板。根据现场放线定位后搭设。8/8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3.2扣件式钢管承重架构造形式3.2.1立杆:该部位主梁3KL19a-1<400*1100)和3KL8-2<350*1100)分布在四周,次梁3L23、3L24、3L25、3L26、3L27、3L28、3L29<300*900)在中部相互交叉,形成“井”字形式。次梁跨度分别为2500mm、2600mm、2650mm、2700mm和2800mm<详见附图1)。根据主次
7、梁的平面位置,在首层地面上弹出立杆定位轴线,再摆放垫板,后搭立杆及水平系杆。先布置次梁、顶板立杆,间距为900~1000mm,主梁两侧沿梁长方向立杆间距为次梁、顶板处立杆间距的1/2且不大于600mm。3.2.2横杆:在模板支撑系统中,横杆起连系立杆、增强支撑系统整体刚度和单根立杆稳定性的作用,不容忽视。横杆自首层地面以上300mm做每一道,往上按1500mm间距搭设,共计六道。最顶上根据梁和板底模高度不同另外增加一道横杆,作为模板木方的托架。3.2.3剪刀撑:为防止支撑系统的整体扭曲、变形,必须在适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