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975760
大小:6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乡风文明问题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乡风文明问题研究作者: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一、序言:乡风文明,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朿大战略部署的乗要内容之一,是农村社会主义巒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形势卜•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1、乡风的定义乡风——从社会学意义上看,乡风是山自然条件的不同或社会文化的差异而适成的特定乡村社区内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是特定乡村社区内人们的观念、爱好、礼节、风俗、习惯、传统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在一定时期和一
2、定范围内被人们仿效、传播并流行。2、乡风文明的界定乡风文明——文明的乡风应体现以人为本,反映时代粘:神,顺应历史发展。人文粘:神、时代粘:神、历史演进的一致性。3、乡风文明的概说(1)从历史的传承來看,乡风文明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演进过程。乡风文明反映了人们自身的现代化的要求,是人们物质需要和粘:神盂要得到相对满足的体现,是一种健康向匕的粘神风貌。同时,乡风文明反映了时代的楷神特征,是历史发展的要求。(2)从文化的结构來看,乡风文明是特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道徳等状况的综合反映,是特定的物质文明、粘: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相互作用的产物。(3)从社会的管理來
3、看,乡风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道徳建设的各个层面:经济体制,政治环境,法制建设,科技教育,思想道德,文化娱乐,生活方式,资源利用,生活环境,计划生育,婚庆丧礼,国家、集体与个人关系,邻里关系等。乡风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二、乡风及乡风文明建设的主流1、乡风变迁的社会背景(1)宋观情况:①工业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特征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屮的比朿上升,农业比重不断下降,如三次产业中一产比垂的迅速下滑,从而导致经济结构发生变革。②城市化促使人II高度聚集:经济结构的变革推动了城市化,乡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聚集,乡村能
4、人成为流动的主体。③城乡…体化进程及其影响。(2)咸宇社会经济发展概况:①丁业经济•农业经济变化比较。②国内生产总值及经济结构提升变化。③城乡人均收入变化比较。④城乡人I」文化程度比较。⑤财政对城乡投入的比较。2、怎样看待现阶段乡风的主流乡风表现出特定乡村社区内的农民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与蒂神面貌。它表现在乡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人们的言论和活动屮。乡风主体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乡风的主流。因此,怎样看待我国现阶段乡风的主流,也就是怎样看待现阶段农民的问题。丿应该肯定,现阶段我国乡风的主流是好的一现在的农民不是过去的农民(以改革开放初期为参照系;乡风主流
5、是文明的;有继承,有发展)。3、咸宁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经验(1)加强引导,促进乡风文明建设。⑵形成合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⑶树立典型,带动乡风文明建设。⑷搭建平台,充实乡风文明建设。⑸与时俱进,提升乡风文明建设。三、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问题和根源分析1、概述乡风不文明现象及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问题乡风不文明现象:在…定的乡村社区内,抹牌赌陳风行、迷信陋习泛滥、宗族势力盛行、贩黄吸毒抬头、社会信任缺失、伦理道徳失范、优良传统(如尊老爱幼等)遭到冲击……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问题:农村人II的流动性使农民缺乏稳定的生活,老幼得不到应有的关照(造成大量空巢老人和留守儿谨),乡
6、风文明建设主劳动力缺乏;政府提供给农村的文化、教育、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木的公共产品相对城市而言存在明显的不公平,乡风文明建设破件严匝缺乏,农民索质受到极人爆响,乡风文明建设期望值大打折扣,生活环境脏乱差,不讲卫生的坏习愤依然存在,……2、问题的根源分析分析问题的呈木视和要在金球性的现代化过程以及屮国经历了20多年的历史性变革过程屮來考察我国农村乡风及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问题的背景是:工业化过程不彻底,民主与法制建设滞后,人文楷神缺失)目前我国农村乡风及乡风文明建设屮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既是现代化进程屮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变革所产生的城乡社会二元结
7、构的反映,也是我国城乡社会二元结构转换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还不完善的结果。城乡二元结构,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方面、社会方血,还表现在体制方面、制度方血,它导致了乡村文明建设远远滞后于城市文明建设,造成了城乡公民的基木权利及其利益关系的失衡,农民失去了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公民待遇。从不同的视角审视问题、辨识根源——现代乡村生产生活方式与城镇文明的差距,正是此差距使乡村从生产到生活、从观念到行为,都未能亭受到现代文明和改革带來的实惠和利益,因为乡村所处的劣势地位,更需要制度安排及社会政策的补偿和倾斜。(1)生产方式①农业家庭承包制依然具有小农经济的特点。②农村的主要
8、劳动力在农村和城市间流动,被农村和城市双匝边缘化,形成我国特有的“农民工”现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