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如何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数学学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数学学习数学新课标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它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也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展示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然而,教师能否充分利用好有限资源,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中,改变以往那种参与意识差、依赖心理强、跟随老师惯性运转等被动学习的态度。我想谈谈如何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数学学习的做法。一.尊重学生,架起师生之间的亲密桥梁情感培养既是教学目标之一,又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动力与手段,教师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和
2、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学生对学科的感情很多来自于他们对教师的感情,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对学生要多鼓励,少埋怨;多指导,少责备。我觉得不要因为学生的问题简单幼稚而嘲笑,不要因为学生的突发奇想而嗤之以鼻。若居高临下,咄咄逼人就会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尊重与信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
3、础。二.教学要主动贯穿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新知识学习后,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基础题加以训练落实,巩固效果。1.课堂内,让学生对自己的发现有所应用而高兴,同时也让学生尽量熟悉知识内容。比如在讲“一次函数及图象”时,可以做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家庭出去旅游,甲旅行社说,如果父亲买一张全票,其余人可享受半票优惠;乙旅行社说,家庭旅行算集体票,按原票价的2/3的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票价是一样的,试就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数,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建立表达式),并讨论两家旅行社哪家更优惠,请用坐标图表示。经过认真思考讨论学生会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生就会更要学。2.课堂外,作业就是
4、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作业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学生始终应该是主角,教师对学生作业要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也是对“演员”的尊重。好的作业就是一部作品,可以让学生有满足感。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其自己反复叮咛“这里要注意”、“那里不要出错”,不如让学生在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即“享受过程”。概念在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的学生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忽视概念,偏重多做题,这就是本末倒置。许多学生在题海中迷失方向,不断在各种题中反复出现类似错误。究其原因,还是对概念、定理的一知半解。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编题,加强概念教学。对待学生易忽视的地方,我平时就让他们自己编题
5、,交换互做。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态会促使他们注意,加强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比如在学习“3有理数的加减法”后,做这样的课外作业:请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给数学式子“(+2)+(-3)”赋予不同的意义,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并解之。4.让学生做好知识的梳理,认真及时做好小结。教师不要因为不放心而代劳,更不能仅仅走过场。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尤其是章节的小结体现出对知识的系统性、严密性的理解程度,是否真正把知识消化、吸收,化成适合自己的记忆模式……。小结形式可多样,框图结构、列表结构、……,因人而异,自由选择,甚至可以写一些体会。教师在学生的小结中,亦可加强指导与修改,使学生的思维逐渐走向成熟
6、。三.激发学生兴趣,鼓励探究与思考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于对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两种途径:一是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里状态,进入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征服问题的欲望。教师只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由旧知引新知,由浅入深,层层铺垫,为学生创设迁移情境,并引导学生对照比较;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积极的去探究。二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问题的模拟去经历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
7、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学生就会自主的进行探究与思考,作为这一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能过多的干涉学生的活动。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我设计情景问题:“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写出任意一道一元二次方程并解出它的两个根,把两根告诉老师,让老师猜出你们的方程。老师暗地里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很快说出原方程”。学生因此会感到惊讶,就想弄清楚老师的秘密在哪里,从而调动了学生的激情,激发了兴趣。四.锻炼思维、活跃思维,使自主学习不断升华活化课堂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达到课堂上“思维活跃流畅,创造性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