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95256
大小:25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25
《2014年九年级复习调查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九年级复习调查考试语文试题亲爱的同学们: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共24个题。考试中请一定静心阅读,仔细审题,认真答卷。语文试卷还要特别做到:字迹美观(一律用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卷面整洁、文笔优美、谢绝空题。得分评卷人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请找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A.应和(hè)亘古(gèn)蓦然(mù)猝(cù)然长逝B.羁绊(pàn)呵责(hē)蛮横(hénɡ)硕果累(léi)累C.媲(pì)美深邃(suì)咫尺(zhǐ)根深蒂(dì)固D.绮(qǐ)丽粗犷
2、(kuǎng)炮制(páo)怏怏(yàng)不乐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迫不及待因地制宜一泻千里海枯石烂B.妇儒皆知自知之明重蹈覆辙戛然而止C.顾名思义随机应变冥思暇想张皇失措D.面面相觑段章取义险象迭生抑扬顿挫3.用正楷字按要求默写。(共7分,每小题1分)A.,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B.,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C.好峰随处改,。(梅尧臣《鲁山山行》)D.,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E.共看明月应垂泪,。(白居易《望月有感》)F.,不以己悲。(范仲淹
3、《岳阳楼记》)G.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共4分,每小题2分) 本报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袁于飞从国家海洋局获悉:我国自主研制6000米水下无人无缆深潜器“潜龙一号”首次大洋试验性应用任务日前顺利完成。“潜龙一号”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一共下潜7次,突破多项技术难点,共完成了近海底声学、水文等综合调查测线92.1公里,获得了约33平方公里的海底测深侧扫资料、浅地层剖面数据以及相应的温度、盐度等物理海洋数据,显示了“潜龙一号”
4、特有的近海底作业。得分评卷人A.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用恰当的修改符号直接在原句上修改。(2分)换用号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B.请为上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20字以内)(2分)20字5.名著阅读。(共5分)桑桑最喜欢的男老师是蒋一轮。最喜欢的女老师是A。A会唱歌,声音柔和而又悠远,既含有一份伤感,又含着一份让人心灵颤抖的骨气与韧性。她拉得一手好胡琴。琴上奏得最好的又是那曲《二泉映月》,夏末初秋的夜晚,天上月牙一弯,她坐在荷塘边上,拉着这首曲子,使不懂音乐的乡下人,也在心里泛起一阵莫名的悲愁。桑桑的胡琴就是A教会的。 在桑桑
5、看来,A最让人着迷的还不仅仅在于她会唱歌,会拉胡琴,更在于她一年四季总守着她的药罐子。他喜欢看她熬药,看她喝药,看她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A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出现,总是那副样子。她自己似乎也很喜欢自己这个样子——这个样子使她感到自己很温馨,也很有人情味。①选段中的人物“A”指的是 ,在小说中她此前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②结合A的人生经历,谈谈我们从“A”身上应得到哪些人生启迪?(2分)二、古诗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一)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
6、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得分评卷人6.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的画面。(3分)座号7.下列选项中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同时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中午。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B.颔联两句写景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不闻钟”与题中“不遇”遥相呼应。C.尾联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
7、遇”的惆怅。D.本诗作者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得分评卷人8.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①选贤与能与: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亲: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天下为公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货恶其弃
8、于地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C.大道之行也吾妻之美我者D.不独子其子公问其故10.大同社会是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正是“大同社会”中“”的具体表现;桃花源内人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与“大同社会”的“”一致。(请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三)游白水苏轼绍圣元年①十月十二日,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