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细菌性病害研究进展-论文.pdf

苜蓿细菌性病害研究进展-论文.pdf

ID:57925723

大小:868.4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4-16

苜蓿细菌性病害研究进展-论文.pdf_第1页
苜蓿细菌性病害研究进展-论文.pdf_第2页
苜蓿细菌性病害研究进展-论文.pdf_第3页
苜蓿细菌性病害研究进展-论文.pdf_第4页
苜蓿细菌性病害研究进展-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苜蓿细菌性病害研究进展-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3O一342草业学报第23卷第4期2014年8月ACTAPRATACUITURAESINICAVo1.23,No.4苜蓿细菌性病害研究进展张振粉,南志标(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在苜蓿细菌性病害方面的研究概况。全世界现已报道9种苜蓿细菌性病害,它们是由8种细菌病原引起的,这些细菌分属于6个属。其中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引起的病害1种,即苜蓿细菌性萎蔫病(Clavi—bacter棚ichiganensisisubsp.insidiosus);革兰氏阴性菌

2、引起的病害有8种,即细菌性芽萎蔫病(Erwiniapersici一?la),细菌性芽腐烂病(Erwiniachrysanthemi),根癌土壤杆菌(Agr0f把r“tumefaciens),冠腐和根腐综合病(Pseudomonasvitidijqava),细菌性叶斑病和细菌性猝倒病为同一病原(Xanthomonascampestrispv.alfalfhe),细菌性茎疫病(Pseudomonassyringaepv.syringae)和矮化病(Xylellastidiosa)。我国已报道危害较轻的细菌性叶斑病(X.ca

3、rnpestrispv.al~hlfae)和细菌性茎疫病(P.syringaepv.syringae)以及2012年新报道的细菌性芽萎蔫病(E.persicina)。本文归纳了苜蓿细菌性病害的种类及其特征;列举了病害的分布及其寄主范围;详述了它们的症状识别与病原表型特征;介绍了当前常见的苜蓿细菌病原鉴定方法,即形态、生理和生化表型特征鉴定,系统发育如16SrRNA序列分析以及自动化数值分析如Biolog自动鉴定系统。关键词:苜蓿;细菌病害;病原特征;症状特征;鉴定方法;种带细菌中图分类号:s816;$435.4文献标识

4、码:A文章编号:1004—5759(2014)04033013DO1:10.11686/2014044O苜蓿(Medicagosativa)是最重要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在我国用作农作物的耕作历史已有两千多年u]。苜蓿产量高,具有保持水土和改善土壤结构的功能,是北半球温带地区最主要的牧草和草品产业化、草田轮作的首选豆科牧草,在农牧业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病害(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是苜蓿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3]。目前关于苜蓿病害的研究工作多集中于苜蓿真菌性病害l6。,而对于苜蓿细菌性病害的研究则

5、较少。据美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统计结果,苜蓿真菌性病害国际报道37种,病毒性病害12种,线虫病害12种,而苜蓿细菌性病害只有7种。国外关于苜蓿细菌性病害的研究主要包括苜蓿细菌性萎蔫病(Clavi—bacterichiganensesubsp.insidiosus)_】引、细菌性茎疫病(Pseudomonassyringaepv.syringae)_1、细菌性芽腐烂病(Erwiniachrysanthemi)l1、细菌性叶斑病(Xanthomonasca?Ylpestrispv.alfalfae)_1、根癌土壤杆菌(

6、Agr0f£“tumefaciens)、冠腐和根腐综合病(Pseudomonasviridava)和矮化病(Xylella.stidiosa);国内关于苜蓿细菌性病害的研究仅有Zhang和Nan[1于2012年新报道的苜蓿细菌性芽萎蔫病(Erwiniapersi—cina)以及俞大绂和方中达_1、方中达与任欣正_2、刘若2、南志标和员宝华_7等报道的危害程度较轻的细菌性茎疫病和细菌性叶斑病。自1925年Jonesl_2。报道的苜蓿细菌性萎蔫病害,之后世界不同国家陆续在不同苜蓿种植区发现细菌性萎蔫病。据Nyvall_1报

7、道,苜蓿细菌性萎蔫病可在所有苜蓿种植区发生。随着苜蓿种植在世界范围越来越普及的同时,各个国家对苜蓿细菌性萎蔫病保持高度警惕,并且苜蓿上其他细菌性病害也逐渐受到植物病理学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尤其是国内对苜蓿细菌性病害的认识还不是很深人,对病害种类及其特征、防治方法等方面也需要全面的总结以往的工作,同时,开展包括防治方法在内的新的内容。本文着重综述了国内外苜蓿细菌性病害研究情况,明白其分布及寄主范围;详述其症状和病原识别特征;归纳室内常见鉴定手段和有效的防治方法;提出了我国目前急需开展的苜蓿细菌性病害研究的几点建议;旨在为防

8、止苜蓿细菌性病害在国内爆发及流行提供理论基础,收稿日期:2012—06—14;改回日期;2012-0709基金项目:973项目课题(2014CB138704)和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室主任、病害防控岗位科学家)资助。作者简介:张振粉(1984一),男,福建霞浦人,博士。E—mail:zhangzL10@lzu.edu.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