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925581
大小:258.9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6
《论我国地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策略-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继续教育研究2014年第6期论我国地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策略崔虹云尚东昌2(佳木斯大学1.理学院;2.国际交流与合作处,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要: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挖掘我国地方高校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介绍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做的一些有益尝试,并提出了一系列推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策略,以期达到在教育部“质量工程”实施过程中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关键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创新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志
2、码:A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6—103一o3我国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是培养和造就和解决能力。日本大学引入竞争和市场机制,直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接将教学过程与科研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提出,越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和运行模式。法国高校既学来越多的高校在其未来十年的战略发展规划中,习基础科学又注重专业课程;既修读经济学,又明确提出了将努力建设成有特色的、综合性教学涉猎人文、外语和体育。多科性、全面型教学适应研究型大学的
3、战略目标,并提出通过深化教学改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个性培养的需要。革,努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性的科研模实践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式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为实现上述既定目标,从2007年起,教育部在高等教育的教学进程中,创设各种有利条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作为国家高等教件,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和激励学生参与实践育质量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环节和科研活动,是培养和激发其自主研发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西方发达国家创新一、发达国家高
4、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的教学手段概括起来不外乎理论与实践相结伴随着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建设问题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内的提出,西方发达国家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容上看,它们似乎一致,但却有明显的差别。美国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的校企联合研发机制、法国的实践教学基地以及(一)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日本的科技产业园区等,都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基础成长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l2】。教育理念是关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性、长二、当前我国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面临
5、的问题久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理念虽然在培养目标上有所差我国绝大部分地方高校尽管人才培养工作步别、各有千秋,但都高度重视理念的选择、创新和伐较快,学科门类逐步走向完整,招生规模迅速扩培育,均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卓越大,学生就业方向和渠道也更贴近了社会需求,但特色。总体上还存在不少问题。(--)综合化的课程体系和跨学科的培养模式(一)办学模式陈旧、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当下,我国部分地方高校在学校定位、发展战在注重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今天,交融
6、性略、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一的专业设置、综合化的课程体系以及跨学科的培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思维模式落后、人才培养模养模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和专业视野,式单一、优势特色不明晰的现象,理论与实践脱更培养了其面对复杂问题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节、教育与科研脱节、知识与社会发展脱节的现象,千校一面、万人同语、人人大同的现象等,不一完成学业要求。于是,一流的生源加上一流的师而足。究其根源,就在于没有创新的培养模式,优资等于二流人才培养质量的情形终将出现。势不突出、特色不鲜明,应用性不强。
7、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二)人才培养质量呈现滑坡趋势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地方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滑坡,从教与学辩证统一的关旺发达、长盛不衰的动力,同样也是高等学校改革系看,既有学校师资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教育机制的动力。据此,我们提出“突出个性化和因素。一方面,教师对自身业务素质要求的相对特色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质量的人弱化,致使地方高校的整体师资水平出现了停滞,才”的高等教育教学思想,从“提升理念,营造氛甚至是相对退步的现象。具体表
8、现为:由于安于围;创新管理,夯实基础;培育精英,锻造特色”三现状,缺乏内部动力和外部压力,教师缺乏创新意个方面人手,积极研究,推陈创新,努力探索出一识和进取精神;缺乏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意套既能培养特色鲜明的高素质人才,又符合地方识,致使专业理论水平难以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高校高等教育教学实际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需要;忽视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使其实践能力难式。以为理论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平台等。另一方(一)提升理念,营造氛围面,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