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方向、城市用地规模和环境质量-论文.pdf

技术进步方向、城市用地规模和环境质量-论文.pdf

ID:57925400

大小:825.4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4-16

技术进步方向、城市用地规模和环境质量-论文.pdf_第1页
技术进步方向、城市用地规模和环境质量-论文.pdf_第2页
技术进步方向、城市用地规模和环境质量-论文.pdf_第3页
技术进步方向、城市用地规模和环境质量-论文.pdf_第4页
技术进步方向、城市用地规模和环境质量-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技术进步方向、城市用地规模和环境质量-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垂石j《}象2014年第10期技术进步方向、城市用地规模和环境质量木董直庆蔡啸王林辉内容提要:国内研究更多关注技术进步对环境质量的作用,却并未重视技术进步方向变化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本文构建两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数理演绎技术进步方向和城市用地规模变化与环境质量的耦合过程,结合我国经济数据数值模拟不同技术进步方向对城市用地规模和环境质量的影响。模型结果发现,提升环境质量可以通过控制城市用地规模和清洁技术创新方式实现,当城市和农村的用地需求外生给定时,环境污染完全取决于清洁与非清洁技术的水平,当城市和农村的用地需求由技术进步内生决定时,清洁和非清洁技术都会对环境质量有直接作用,同时还会

2、通过改变土地的使用类型和用地规模影响环境质量。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如果保持我国现阶段的技术进步方向不变,环境质量、城市用地和经济产出将难以实现相容发展,环境质量的提升对城市用地和经济产出存在“挤出”效应,而转变技术进步方向使清洁技术强度足够大时,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可以实现共生发展。关键词:技术进步方向城市用地规模环境质量一、引言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碳排放大国,2006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也高居榜首。城市作为工业生产和污染排放的主要场所,环境质量下降尤为明显,污染城市的数量及污染强度都在不断增加,种种迹象表明环境正在不断恶化,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俨然已成

3、为全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了遏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我国政府也正在持续不懈地努力,如为降低碳排放制定了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一45%的目标,淘汰污染产业并优先发展节能环保的新兴产业,提高技术水平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然而,我国经济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阶段,传统产业的能源消费增长迅速且需求存在刚性,高碳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环境保护又通常需要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发展中的我国既要保证经济增长又要保护环境和社会稳定,如何才能有效解决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和经济结构转型问题面临诸多困难。对于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的关系,Grossman&Kr

4、ueger(1995)发现经济产出和污染排放满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即伴随人均产出提高,环境污染强度上升,当经济产出达到一定水平后,污染强度又会转而下降。此后,大量实证研究试图验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尤其是试图定量测算出污染强度出现拐点时的人均产出水平。Selden&Song(1994)应用跨国面板数据考察空气中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氧化氮和一氧化碳这四种大气主要污染物与人均产出的关系,发现四种污染物的排放与人均产出确实存在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关系,但其拐点较远,未来几十年内环境污染强度仍董直庆,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邮政编码:200241,电子信箱:dong

5、zq@jlu.edu.cn;蔡啸,吉林大学商学院,邮政编码:130012,电子信箱:ex8691@qq.com;王林辉,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130117,电子信箱:linhuiwan-g73@sina.corn。本文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NCET一12—081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JL031,12CJYO07)、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3YJA790012)、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20131]44)和吉林大学青年学术领袖培育计划项目(2012FRLX16)的阶段性成果。作者感谢匿名审稿意见。文责自负。111董直庆等:技术进步方向、城市用地规模和环境质量会不断上

6、升。Hohz—Eakin&Selden(1995)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与130个国家1951—1986年的收入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发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会以1.8%的速度增长。全球这类污染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许多中低收入国家依旧是粗放式增长,一些国家更是将环境治理让位于经济生产。该模型的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的步伐无法有效抑制污染,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水平可能不存在拐点效应。王锋等(2013)利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测算1997-2008年我国3O个省份对全国碳强度下降的贡献,发现中西部地区降低或抑制碳排放的贡献反而明显,碳强度能否下

7、降关键取决于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水平,碳排放强度在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粗放型经济模式下无法自然伴随产出增长而下降。刘燕等(2006)利用1990—2003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工业废水、工业废气与工业固体废物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发现三种废物排放与经济产出分别呈倒N型、N型与u型关系,说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存在,经济产出和环境质量无法相容共生发展。由于发达国家的环境质量普遍较高,这是否暗示着,当经济发展跨越一定阶段后能够自然转向绿色增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