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思维的开启和培养.doc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思维的开启和培养.doc

ID:57921852

大小:7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4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思维的开启和培养.doc_第1页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思维的开启和培养.doc_第2页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思维的开启和培养.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思维的开启和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物理恳,维的开启和培养福建不龙岩二中黄痔364000在所教的学生屮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现彖:有些很勤奋学生往往物理成绩平平;而有些轻轻松松的同学却成绩突显。究其原因就是:前者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物理思维,简单地说他们还没有入门;后者已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形成H己的学习方法,当然他们学起来会游刃有余。所以要提高学习物理的效率,物理思维的培养和开启是很重要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注重双基,善于剖析物理规律、定理的表述部非常严密,不仅要知道它们的涵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和范伟I,以及与相关知识Z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往往在理解上顾此失彼,

2、无法掌握公式或定理的完隸内容。作为老师,应该起作主导作用,对物理公式、定律等要逐一进行剖析,使学生能一环扣一环的去理解和概括,使知识的条理清晰,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学习效率就高了•比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屮,此定律的教学:(1)机械能守恒即物体的动能、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可以是动能、势能均不变;可以动能的变化量等于势能的变化量)。(2)条件:“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则要求教师去引导学生分析和列举实例,使该条件丰满而具体。①"在只受重力且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例:自由落体运动和备种抛体运动(空气阻力不计)。②物体除受重力外还受具他力,

3、但其他力不作功.例:物体沿光滑斜面、沿光滑曲面运动等.③此外,物体重力不做功时,机械能也有不变的情况,例: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等。二、重视建模,联想思维.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它源于生活、生产实际和自然现彖。物理规律、定理来源于客观存在的事实,通过观察、实验、科学的综合、概括和推理而获得.所以要学会挖掘我们生活、生产屮的一些事例并加以分析,通过联想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尽量使一些高深莫测的事例变成熟悉的物理模型•例如:我们在讲人造地球卫星(或行星绕恒星的运动)时,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人造卫星绕地运行的特点一一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并

4、启发他们去找出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力学条件,分析人造T星绕地球运行的向心力的来源一一地球对卫星的刀有引力(F=G—2),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有关公式r172°/7.=m__=m0J2r=m(__yr,并利用人造卫星的相关知识加以深入研究.如黄金替代公式GM危=2地?,地球同步卫星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等举出一些实例,这样,一些原来校抽象的概念将变得有形有体,从实际到理想模型的跨度变小,学习的难度就下降了。三、建立情景,发散思维.物理情景(如画受力草图、运动过程位置图)建立不仅有利于已知条件的挖掘(尤其是隐蔽条件的挖掘,)同时还是选

5、择物理规律、定理(包括公式等)的桥梁,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从屮总结概括一些概念模糊的分辨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道例题,例:质量为M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F'rm的滑块以某一速度V沿木板表面左端滑至右端在木板上前进了L,而木板前进了S,如图所示,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摩擦力对滑块、对木板做功分别为多少?情景过程画图(图1)后,让人一目了然。利用所画的图还可提出其它问题:1)计算力做的功时,对参照物的选择有何要求?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的功一定相同吗?•3)摩擦力一定都是起作阻碍的作用吗?4)S/L的比值大小与M/m的比值是否有联系?

6、四、一题多解,拓展思维.创造性就意味着多样性的发展,在解题时要注意启发诱导学生抓住关键、积极思维,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解”,并让他们在“多解”屮比较,从屮“悟”出最简单、最完美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思索,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达到思维拓展的效果,使他们在解题屮能触类旁通。例:光滑水平面上放有用绝缘材料制成的L形滑板(平面部分足够长,质量为4m;距滑板的A壁为L距离的B处放有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大小不计的小物体,物体与板面的磨擦不计(图2),整个置于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屮,初始时刻,滑板与物体都静止,问:物体与A壁

7、第一次碰后相对水平地血的速度向左大小为碰BnE—A厂—L—►图2前速率的3/5,则物体在第二次跟A碰撞Z前,滑板相对于水平地面的速度V(和物体相对于水平地面的速度V2分别为多大?解法一:分段分析,B物体先向左以a减速至零而后向右以a加速肓至与A相碰为止。运用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结合。解法二:指导学生画V—t图(图3),用图象法解。—V+V解法三物体与滑板位移相等,时间相等,平均速度相等,用平均速度V二亍求解。同样一道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解题的效率却不同,解法三简洁明了,正确率高。总Z,在解题时锻炼学生的一题多“解”并注重各种方法的比较,使学生的思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