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18《阿炳在1950》教案语文版.doc

八年级语文下册18《阿炳在1950》教案语文版.doc

ID:57909785

大小:9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3

八年级语文下册18《阿炳在1950》教案语文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18《阿炳在1950》教案语文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18《阿炳在1950》教案语文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18《阿炳在1950》教案语文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18《阿炳在1950》教案语文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阿炳在1950一教学目标重点:1、了解阿炳的人生际遇。2、了解抢救《二泉映月》等珍贵文化遗产的过程和意义。难点:1、体会并学习本文的学作特点,注重学习倒叙、插叙等写作方法。二教学过程(一)预习1.在文中划出生字词,给其注音并查字典注释。2.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为阿炳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传。(二)导入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二胡比赛的必奏曲是什么?它便是《二泉映月》。20世纪90年代《二泉映月》被美国人民推荐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美国航天局把一颗火箭送进太空,给太空中可能存在的生物送去地球人类的问候和致意。在代表人类文明的作品中,有一件音乐作品来

2、自中国,就是民间艺术家瞎子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8课《阿炳在1950》,揭开《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的神秘面纱吧!(板课题)(三)正课1、了解本文体裁。(用小黑板板出下面内容)声画结合。以事实报道为基础将解说词与采访同期声结合电视专题的文体特点掌握生字,齐读生字。2、了解阿炳的人生际遇。(提问)阿炳在你们的心目中的形象是怎么样的?(展贴阿炳的画像)(提问)只从外表去了解一个人是肤浅的,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触摸到阿炳灵魂深处的东西?学生讨论结果:听二胡曲《二泉映月》。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教师提示:为了表示对这位伟大的已逝

3、的音乐家的敬意,面对他留下的灵魂深处的精神遗产,让我们闭目静听,然后用你心目中最合适的词句来形容你对这首曲子的感受。学生谈论、交流感受。教师提示:只有感情丰富,经历过人生沧桑的人才能写出如此优美凄婉,给人高山仰止之感的曲子。了解别人对《二泉映月》的感受。A、读课文145页倒数第二自然段,了解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二泉映月》的感受。B、通过教师提供的课外阅读资料《月光如泪》,了解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对《二泉映月》的感受。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读出自己根据课文或其它学习资料为阿炳写出的小传,进一步加强对阿炳的人生际遇的全面了解。1、了解抢救《二泉映

4、月》等珍贵文化遗产的过程和意义、价值。(提问)为抢救《二泉映月》等文化遗产,文中提到哪些人起到了主要作用?(提问)文中那些句子体现了抢救文化遗产的过程?请在文划出来。(提问)抢救《二泉映月》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有哪些意义、价值?请在文中找出来。2、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提问)文中哪些文字在“点”上写了1950年为阿炳录音的经过,哪些文字在“面”上写阿炳饱经坎坷沧桑的一生?这些文字体现了本文什么写作特点?明确:点面结合的写作特点。就表达方式和记叙顺序来看,文中还体现了什么写作特点?请在文中体现这些写作特点的句子划出来。明确:A、顺叙与倒叙、插叙相结

5、合,多角度、多个人叙述的写作特点。B、叙述、说明与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提问)文中还体现了什么写作特点?请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来证明。明确:A、解说词与同期声相结合的特点。B、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特点。6、拓展迁移学习:结合教师提供的课外阅读资料《小个子墩子》,在该文中找出能体现顺叙、倒叙和插叙这些写作顺序的句段。7讨论:本文并非仅仅写了阿炳在1950年的一些情况,为何要突出阿炳在“1950”?明确:1950年,有人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8讨论:终观阿炳的一生,阿炳到底是不幸的还是幸运的?明确: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新中国的讴歌

6、,对党的文化政策的歌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又哪来阿炳艺术生命的新生?阿炳历尽人世沧桑,最值得庆幸的是他在世的最后两年无锡解放了,中国解放了,是新中国改变了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一)小结1950年成为阿炳的幸运之年,是新中国挽救阿炳的艺术生命,使他的音乐成为民族的,也成为全世界的精神财富。就写作特点来看,本文应用了顺叙、倒叙和插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通过多个人、多角度来展现人物,这是我们要在写作中学以致用的方法。(二)布置作业完成教师提供的课外阅读《月光如泪》中的1、2、4、5题。(一)月光如泪赵丽宏中国的二胡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

7、。它的结构,其实和小提琴差不多。琴筒相当于小提琴的琴身,琴杆相当于小提琴的琴颈;二胡两根弦,小提琴四根弦:琴马,弦轴,形状不同,功能相仿;弓的造型虽异,可用的都是马尾。两者发声的原理,也是一样的,弓弦摩擦出声,再经琴声共鸣,奏出千变万化的曲调。所以有西方人说,二胡是“东方的小提琴”。其实,这话有所偏颇。小提琴,据说是由东方弦乐器在西方长期演变而成,到15世纪末才开始逐渐定型。二胡,最初并不是汉民族的乐器,而是来自西北民族,所以称“胡琴”,意思和胡笳、胡桃、胡椒类似。然而在西方的小提琴成形之前,中国人早就在拉胡琴了。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马

8、尾胡琴随汉车”这样的诗句,那时是公元11世纪。而到元代对胡琴就有更具体的描写,《元史·礼乐志》这样记载:“胡琴……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