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doc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doc

ID:57897853

大小:53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4-02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doc_第1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doc_第2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doc_第3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doc_第4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重难点第一章课文目录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约140亿光年)。总星系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可见宇宙.2、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恒星之间的距离以光年为最小单位。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宇宙(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

2、系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地球地球存在生命的物质条件及原因:内因: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质量体积适中3、充足的水分外因:4、太阳光照稳定5、空间运行轨道安全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太阳能量的来源:4个氢原子聚变为一个氦原子释放大量的能量,目前正处于稳定而旺盛的中年时期50亿年。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①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给地球提供能量:直接提供的光、热(维持生物的生长);是地球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能源

3、;煤、石油等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②光球层:黑子——对中高纬地区的乔木年轮的影响;对两极地区永久冰层影响;太阳活动高峰年,地球上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加;对农作物收成的影响,体现对气候的影响色球层:耀斑——对电离层的影响(磁暴),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威胁太空中宇航器的安全。日冕层:太阳风——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看,逆时针;从南极看,顺时针)周期:自转一周为1恒星日,所需时间23时56分4秒,是以

4、太阳以外的恒星为参照物。1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为24小时,是昼夜交替周期,制约着人类的作息。自转速度:角速度角速度为15°/时两极点为零,其余各处都相等线速度两极点为零,有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度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2、昼夜交替晨昏线(圈)与太阳高度昼夜现象、昼夜交替、昼夜长短的差别晨昏线的判读以及在时间上的应用太阳高度表示昼夜半球和晨昏线晨昏线本身是固定不变的,由于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因而晨昏线看起来是自东向西转。3、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相关时间计算①地方时以太阳“东升西落”为标准,在同纬度地区,相邻位

5、置偏东的地点,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早。(1)因经度而不同的钟表时刻,称为地方时。 (2)在同一瞬时,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时刻都不同。 (3)根据两地地方时之差,换算两地经度差。 (4)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②区时及其应用每个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即区时。(1)已知经度求时区(2)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水平运动的物体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对风向、洋流、河流的流动影响二、地球的公

6、转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1、地球的公转的规律轨道及其形状: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速度: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方向: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周期:365天6时9分——1恒星年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其规律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有极昼现象,夏至日整个北极都为极昼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夜长昼短,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有极夜现象,冬至日整个北极都为极夜(2)正午太阳

7、高度(H)的变化及其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即为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H最大南半球H最小H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H最大北半球H最小H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两分日:H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四季和五带的划分我国:春季:立春——立夏;夏季:立夏——立秋;秋季:立秋——立冬;冬季:立冬——次年立春现北温带国家:春季:3、4、5;夏季:6、7、8秋季:9、10、11;冬季:12、1、2二十四节气对我国黄河流域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具有指示和预告作用。

8、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能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第四节地球的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当地震发生时,地下的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强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征,可将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2.划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