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老百姓的35种称呼.doc

古代对老百姓的35种称呼.doc

ID:57897663

大小:6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2

古代对老百姓的35种称呼.doc_第1页
古代对老百姓的35种称呼.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古代对老百姓的35种称呼.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对老百姓的称呼由于社会阶段、文化典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带有一定的等级观念。或因其被虏获而称为“黎”“隶”,或因其众多而称其为“庶”或因其衣食住行简陋而名之曰“白”“黔”“褐”,或因其劳役而称其为“野”“丁”等。名称很多,有的已消失了,有的仍在使用。1.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他们同东夷一起打败了从南方前来进犯的九黎民族,并俘获了大量的俘虏。这些俘虏便成了炎黄部落的奴隶,被称为“黎民”。  如《诗经·云汉》:“周有黎民,靡有孑遗。”《齐桓晋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2.又称“黎氓”,《北齐书·颜之推传》:“何黎氓之匪昔,徙山

2、川之犹曩。”3.又称“黎苗”,《后汉书·邓皇后纪·毅上安帝书》“菲薄衣食,躬率群下,捐膳解骖,以瞻黎苗。”4.又称“黎甿”:唐钱起《钱考功集·入送李评事题漳州使幕》:“幕下由来贵无事,伫闻谈笑静黎甿。”5.还有称“黎烝”《史记·司马相如·封禅书》:“正阳显见,觉寤黎烝。”6.又称“黎首”《千字文》:“爱育黎首,臣服戎羌。”7.又称“黎庶”《韩诗外传》:“黎庶欢乐,衍盈方外。”8.又称“黎元”《汉书·谷永传》:“使天下黎元咸安家乐业。”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哦五百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9.又称萌隶(氓隶),“氓”也是古代对百姓(多指失去土地,外来迁移的居民

3、)的称呼。《诗·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10.又称“氓隶”。贾谊《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11.又称“庶”。《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为庶。”12.又称又称“庶民”,《诗·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13.又称“庶人”,。《教战守策》:“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14.又称“民”,《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15.又称“草民”“生民”,《孟子·公孙丑》:“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16.又称“平民”“小民”《教战守策》:“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劳而未尝有病。”17.又称“人民”,《周礼·地官》:“掌建邦之土地

4、,与其人民之数。”18.又称“民众”《公羊传》:“赵穿缘民众不悦,起弑灵王。”19.又称“生灵”,《梁书·张缵传》:“拯生灵于宇内。”20.又称“苍生”,《晋书·王衍传》:“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者。”21.又称“平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你怎麽步步行凶,打死这无故平人。”22.又称“平头百姓”,《范进中举》“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23.我国是农业大国,过去种田的多是穷人,百姓多指那些在田野里耕种的人。因此又称“野人”代指百姓。《孟子·滕文公》:“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24.又称“小人”,《书·无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

5、人之劳。”25.又以“丁口”称代百姓。《促织》:“里胥滑黠,假此科敛丁口。”百姓大多没有官职,因而又称“白身”。高适《送桂阳孝廉》:“桂阳少年始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26.又称“白士”《晋书·羊祜传》:“以白士而居重位,何能不以盛满受责乎?”27.又称“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8.古代平民的房子不涂彩绘,因名“白屋”,后也代指平民。《汉书·萧望之传》:“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29.又因其穿白色衣服,又以“白衣”代指百姓。《史史记·儒林列传》:“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30.由于平民多穿布衣,

6、因而又用“布衣”代指百姓,《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31.由于我国封建社会编制户籍以五家为“伍”,因又用“编伍”借代百姓。如张溥《五人墓碑记》:“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32.又因为古代老百姓戴黑色或青色的帻,黔即是黑色,因而用“黔首”代指百姓。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33.古代君王常常称自己的臣民叫“子女”,《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子女玉帛,则君有之。”34.还有以“赤子”指代子民百姓,如《汉书·龚遂传》:“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35.还有称“匹夫”。张溥《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

7、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