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374-2018 玉米粗缩病病原检测技术规程.doc

DB37T 3374-2018 玉米粗缩病病原检测技术规程.doc

ID:57860110

大小:97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01

DB37T 3374-2018 玉米粗缩病病原检测技术规程.doc_第1页
DB37T 3374-2018 玉米粗缩病病原检测技术规程.doc_第2页
DB37T 3374-2018 玉米粗缩病病原检测技术规程.doc_第3页
DB37T 3374-2018 玉米粗缩病病原检测技术规程.doc_第4页
DB37T 3374-2018 玉米粗缩病病原检测技术规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7T 3374-2018 玉米粗缩病病原检测技术规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B01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3374—2018玉米粗缩病病原检测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forpathogendetectionofmaizeroughdwarfdisease2018-07-19发布2018-08-19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7/T3374—201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珊珊、辛相启、

2、王升吉、吴斌、张眉、辛志梅。9DB37/T3374—2018玉米粗缩病病原检测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粗缩病主要病原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间接ELISA、Dot-ELISA和普通RT-PCR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玉米粗缩病病原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在传播介体灰飞虱和玉米中的检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14926.50实验动物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N/T1193基因检验实验室技术要求SN/T2964植物病毒检测规范SN/T1666水稻条纹病毒、水稻矮缩病毒、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检测方法普通RT-PCR方法和实时荧光RT-PCR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玉米粗缩病Maizeroughdwarfdisease,MRDD一种爆发流行性病毒病害,在山东其主要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玉米感染粗缩病后,节间粗短、生长迟缓、病株矮化;叶背、叶鞘上出现粗细不等的蜡白色条状突起;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顶部叶片簇生;雄穗、雌穗发

4、育不良,畸形不实或籽粒减少,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3.2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black-streakeddwarfvirus,RBSDV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病毒粒子、传播途径及危害:病毒粒体球状,直径70nm~75nm,具有双层外壳蛋白,病毒基因组由10片段双链RNA组成,在自然界中以灰飞虱传毒为主,导致寄主植物矮化、沿叶脉瘤肿等症状,主要侵染禾本科植物。3.3 灰飞虱SmallBrownPlanthopper,SBPH9DB37/T3374—2018拉丁名为Laodelph

5、axstriatellus,属同翅目,飞虱科,寄主植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禾本科杂草等禾本科植物,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主要传播介体,以持久性不经卵方式传播病毒,1代成虫发生量与带毒率是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流行的关键因素。1.1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具体描述参照GB/T14926.50。1.2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indirect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IELISA简称IELISA,首先用样品中抗原包被于固相载体,经洗涤

6、,加入相应病毒的抗体,形成待测抗原-抗体复合物,再经孵育洗涤后,加入酶标记二抗,形成固相抗原-抗体-酶标二抗复合物,测定加底物后的显色程度,确定待测抗体含量。1.3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dot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Dot-ELISA以纤维素膜代替免疫酶固相载体法中常用的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而建立的一种免疫检验方法。不仅保留了常规ELISA的优点,而且还弥补了抗原或抗体对载体包被不牢等不足,所以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被检样品用量少,节省材料,不需特殊仪器,结果判定简单易行和便于长期保存等特点。

7、Dot-ELISA的基本原理与常规ELISA基本相同,即将抗原或抗体首先吸附在纤维素薄膜(如硝酸纤维素膜)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通过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记物的一系列免疫反应,形成酶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在底物的参与下,结合物上的酶催化底物使其水解、氧化成另一种带色物质,沉着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吸附的部位,呈现出肉眼可见的颜色斑点。试验的结果通过颜色斑点的出现与否和色泽深度进行判定。1.4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简称RT-PCR。具体

8、描述参照SN/T1666。2 方法原理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血清学特性与分子生物学特性是该病毒检测方法的主要依据。RBSDV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同时属于RNA病毒,因此可利用间接ELISA、Dot-ELISA和RT-PCR方法确定样品中是否带有该病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