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大学》节选教学参考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doc

高中语文《大学》节选教学参考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doc

ID:57858346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1

高中语文《大学》节选教学参考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1页
高中语文《大学》节选教学参考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2页
高中语文《大学》节选教学参考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大学》节选教学参考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学》节选教学参考文化背景《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朱熹为《大学》作成章句,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这就是《四书集注》。《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

2、宗绍熙元年,当时没有被封建统治者重视。元仁宗延祐年间复科举,官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集注》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对古代教育,甚至整个中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程颢说:“《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

3、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他认为,这是一本教人怎样修习道德的入门的著作。如今人们可以看到古人做学问的先后次序,全凭这篇《大学》的存在,其次才是《论语》和《孟子》。为学的人的学习必须经由《大学》的途径,才能“不差”。他的论述凸显出《大学》在诸多儒家经典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式。全篇

4、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内容理解《大学》一开篇便开宗明义,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德”就是人天生拥有的善性,但是这种善性会被外在的东西所污染,“明明德”,就是把人天生的固有善性发挥出来。朱熹在《大学章句集注》中,把“亲民”写做“新民”,把“新民”的意思解释为推己及人,就是不仅自己要明明德,而且要使别人“去其旧染之污”,重做新人。“止于至善”说的是不论“明明德”,还是“亲民”都要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从而使整个社会道德趋于完善。朱熹认为“此三者,

5、大学之纲领也”,这三纲领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到社会的层层递进的完整体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达到德政目的的施教主张。朱熹认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之条目也”。“格物”是“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大学章句集注》),就是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致知是“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大学章句集注》),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格物致知的过程就是通过对事物的探究而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格物、致知被认为是“为学入手”或“大

6、学始教”,是为下一步诚意、正心奠定基础。3专心爱心用心“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要慎独,在与别人相处时是这样,在独处时也应该是这样。内心如此,表现于外更是如此,即所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使人向善为善之意达到“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的境界,善的意向时时在,处处在,发自内心并表现在外。慎独是一种主观的道德修养方法,注重的是内在善的动机和外在善的表现的一致。所谓“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情的偏向。人们的内心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忿愤、恐惧、好乐、忧患等感情,这些思想感情如果不能发现并得到控制,它们就会战胜理

7、智,就会影响道德修养,影响人固有善性的发挥。所以诚实、不自欺后,还要端正内心,防止“欲动情胜”的情况出现。“修身”是“八条目”之中最重要的内容,它的意思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人的培养的最高要求,它处在“八条目”的中枢地位,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齐家与身修的内在联系在于,如果不能身修,内心就有所偏颇,内心有了偏颇,就无法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大学》说:“其家不可

8、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又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大学》把家教与国治自然地、顺理成章地联系到一起,充分体现了儒家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的一贯特点。儒家一贯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