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一中11-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无答案).doc

安徽省蚌埠一中11-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无答案).doc

ID:57857126

大小:29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4-01

安徽省蚌埠一中11-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无答案).doc_第1页
安徽省蚌埠一中11-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无答案).doc_第2页
安徽省蚌埠一中11-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无答案).doc_第3页
安徽省蚌埠一中11-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无答案).doc_第4页
安徽省蚌埠一中11-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无答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一中11-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无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蚌埠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第I卷阅读题一、一般论述类文本(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②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

2、,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彩色,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③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④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

3、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⑤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

4、论,一种“大众传播”,一种“站队”,就必然会碰到一系列世俗人生中的问题。涉嫌不敬,涉嫌溢美,涉嫌揭人隐私,涉嫌造舆论,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您就“把玩”“把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节选自王蒙的《<红楼梦>启示录》)1.对本文第一自然段中“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5、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品“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一味地写实,除了写实还是写实。-12-用心爱心专心B.作品既在厚重中显出轻灵,在写实中不失之于拙,又要在执著中显出超脱,梦幻中不失之于巧。C.作品中既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恩的故事,又不失其真,重在写实。D.这种方法既给创作者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又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2.创作中把写实与梦幻结合起来的作用,说明不当的一项是()(3分)A.能给作者留下创作的自由。B.能给读者留下阅读欣赏

6、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C.既能使作者避免介入之嫌,又能使作品具有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D.只有把写真与梦幻结合起来创作的作品,才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可读性。3.下列说法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作者不同意用小说的创作去反映、干预生活。B.作者认为一味地写实,或者完全地梦幻化,都不是真小说家的境界。C.作者提醒人们,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一种舆论,容易提倡异端,容易犯上作乱。D.作者提出,只有穿插装点一些荒诞的幻化的内容,才能把小说与人生间离开来。二、古诗文阅读(3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

7、题。方山子传苏轼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③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

8、④,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