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85253
大小:1.01 M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4
《中国科学院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 研究所百人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百人计划”Z类候选人备案表单位联系人:刘云达联系电话:0431-85542239电子邮件:liuyunda@iga.ac.cn候选人姓名田春杰性别男出生日期1973.10.25年龄39联系电话18243041405电子邮件Chunjiet2000@yahoo.com到位工作时间2012年4月1日执行年限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获博士学位单位中文复旦大学专业中文植物学国别中国英文FudanUniversity英文Botany时间2003年6月招聘前工作单位中文首都大学东京招聘前岗位中文特聘副教授英文Tokyo
2、MetropolitanUniversity英文AssociateProfessor招聘岗位研究员招聘学科作物菌根,土壤生态学所属专业局学习与工作经历(从本科填起)起止时间学习或工作单位职务1992,9-1996,9沈阳农业大学,能源专业学士1996.9-1997.9抚顺挖掘机厂技术员1997.9-2000.9中科院沈阳生态所,硕士硕士研究生2000.9-2003.9复旦大学,博士博士研究生2003.10-2005.10日本名城大学,名古屋JSPS研究员2005.10-2007.4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横滨研究员2007.6-2011.6美国密西
3、根州立大学研究员2011.6-2012.3首都大学东京特聘副教授主要学术成就(列举1-3篇代表性文章,可扩展):一.菌根菌和宿主植物共生体的研究:(1)豆科和非豆科固氮植物,菌根菌以及固氮菌三位一体共生效应和机理的探索:1)从形态解剖特征上确认了在人共纯培养和盆栽条件下,联合共生体人工构建的可行性;2)定量研究了菌根菌和固氮菌对宿主植物的促进作用及两者之间的联合增效作用;3)通过对比研究和分析,确定了最佳菌种组合以提高固氮植物的营养吸收和和抗性的提高;4)对宿主植物,固氮菌,和菌根菌三位一体的联合共生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联合共生进一步的应用于生
4、产实践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和技术依据。(2)菌根与宿主植物共生体中,N和C运输和代谢机制:以植物和菌根真菌的共生系统为基础,发展了N在菌根菌和宿主植物之间的传送和代谢模型;首次克隆并鉴定了菌根真菌GlomusIntraradices中与N代谢有关的11个基因,并利用酵母突变体,对其中的6个基因进行了功能互补;发现了两个Glutaminesynthetase基因,并对其酶活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两个酶不同条件下的作用机制;实时测定了了共生体中,包括外生菌丝(ERM)和内生菌丝(IRM)中的N代谢基因的表达,进一步完善和支持了N代谢模型;利用N15和C13
5、标记技术,结合代谢产物的分析,发现了N代谢途径中几种关键的氨基酸的调控作用;并探讨了在菌根共生体中N,P和C代谢之间可能的交互作用机制。除了N以外,对于C在共生体中的运输机制也做了一些基本的研究,一些假设的验证目前在继续中。二.植物营养代谢和植物抗逆性的研究:(1)开发和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对植物营养代谢进行研究,在系统生物学水平上,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代谢组学有机的统一起来。首次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将植物的代谢型和基因型联系起来,根据代谢产物的变化,对植物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有效的代谢分析平台,从一维的
6、扫描到二维质谱鉴定多方位的开发了植物代谢分析的途径。植物内部代谢通量的变化和模型的建立。(2)植物抗盐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模式生物拟南芥中抗盐基因CPA2离子泵的功能鉴别:在盐胁迫下CPA2离子泵的实时表达状况(利用Real-timePCR);原位技术来定位CPA2离子泵在植物细胞中的表达;利用大肠杆菌突变体的互补技术来鉴定CPA2离子泵的功能。三.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包括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1)应用ISSR技术和植物化学成分的分析,着重研究了沙棘植物居群内和居群间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关系,揭示了居群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关性。首次从居群的角
7、度,对沙棘资源的遗传和化学多样性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沙棘的遗传变异,化学成分变异与地理分布之间的关系,将地理,化学和遗传有机地整合起来;并首次报道了三个亚种的居群遗传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变异情况,为进一步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沙棘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2)针对土壤中绝大多数微生物不可培养的特点,利用系统发育的手段,功能分析的手段来研究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此外,探索和尝试了稳定同位素在食品安全,环境以及生态学中的应用,包括主要仪器EA-IRMS,GC-IRMS,以及ICPMS在相关领域的应用。TianCJ,KasiborskiB,KoulR,Lammers
8、PE,BückingH,Shachar-HillY.2010.Regulationofthenitrogentransfe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