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852523
大小:2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1
《重复始得绕指柔.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复始得绕指柔王大绩老师 凌晨三点,看到一档电视节目《小崔说事·百年温情》,其中介绍江苏锡山高级中学的同学们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他们的慰问方式,不是演出,而是倾听——倾听老人的唠叨。一开始同学们有些烦,但在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倾听中,大家开始明白了老人们的感情,并且越来越懂得了唠叨中包含的深刻道理,领悟出唠叨中蕴蓄的人生智慧。老人的唠叨形象地展现了反复的魅力。高考备考,又被称为复习。所谓复习,就是重复学习,和倾听“唠叨”,也有不少相通之处呢。重复是记忆之母,知识的记忆离不开重复。一个人如果长期不读书、不看报、不写字,便会提笔忘字。我有时几天独自关在家里赶写书稿,再出门时发现,连说话都有些不利索了。
2、我们中学几年学习的知识相当庞杂,很多都会被逐渐淡忘。记忆的深浅不仅与刺激的强度有关,也与重复的次数直接相关。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多位的数字。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回答是:“说来很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的确,重复对知识记忆至关重要。明末文学家张溥就是重视重复学习的典范。张溥自幼酷爱学习,读书一定要亲手抄录。抄完朗诵一遍,当即烧掉;之后再抄录,直到重复七遍才停止。天长日久,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手掌都磨出了茧子。他为自己书斋起名“七录斋”,对重复学习的虔诚可见一斑。重复学习记忆要以永久牢记为目的,明确温故图新的宗旨。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可以背
3、诵14.7万字的十三经。他记忆容量大,准确度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得法。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重复学习的意义不只在于知识记忆,还在于提高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正是在知识的重复中融会贯通的。记得我在高考前,用了几个晚上,参照课堂笔记,结合自己的理解,把高中课本中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绘制出一张十分详尽的图表。在绘制过程中,我清楚地感到自己对化学课程的理解越来越清晰,解题能力也日渐提高。在其后的高考中,获得了接近满分的好成绩。还记得初中有一段时间,班里同学们迷起了平面几何多点共圆的题目。中午到什刹海游泳回校,就在黑板上勾勾划划,解
4、那些“八点共圆”“九点共圆”的题目。把一个个零散的点,通过严谨的数学逻辑归拢到一个圆上,在我们这些孩子心里趣味无穷。同学们总要相约:回家后为旧题找到新的证明途径。我至今还依稀记得深夜灯下迷恋于旧题新解的陶醉。有一位同学韩止义,每天早晨都能带来让同学们眼睛发亮的思路。韩止义同学也在初中和高中毕业时,两次获得北京市优秀学生金质奖章——金质奖章,必须三年所有考试全优,而我们那一届,全北京获此殊荣的仅有两人。现在我教语文课了。我经常对同学们说:写作文,是使我们思想明确化、条理化的过程。我们第一次写一个题目,用一个素材,可能写得并不完美,就像一壶水没有烧开。下一篇作文换一个题目,又换一个素材,好比换一
5、壶水重新烧。换来换去,永远没有足够的热度,我们能不能对一个题目重复写,把一个素材反复用,每次都努力比上一篇好一点?我们总要让作文的思维和语言达到动人的热度吧——而这,离不开重复。2当然,重复学习不是简单刻板的重复,不是单纯的行为勤奋;它应该是思维的勤奋,是在重复中实现攀登和超越。说一个历史故事。有一次,苏东坡为了“做功课”,让朋友在客厅足足等了一个时辰。朋友问他做什么功课,苏东坡说:“抄《汉书》。”朋友惊奇地问:“像先生这样的才华,开卷就能终身不忘,何必手抄呢?”苏东坡说:“不是你想的那样。我抄《汉书》已有三遍。抄第一遍时,每段专抄三个字做题目,第二遍每段专抄两个字做题目,现在只抄一个字做题
6、目。”朋友感到新奇,请求看看他抄的东西,东坡就拿来一册给朋友。朋友左看右看看不明白。苏东坡解释说:“你随意念上面的一个字就行了。”朋友随口念了一个字,苏东坡接着背出了几百字,没有一字错漏。连试几次,次次如此。朋友非常佩服,感慨道:“像苏轼这样的天才,还这样勤奋,天资一般的人应更加努力啊!”这里说的勤奋,既有行为的重复,更有思维的攀登和超越。好比我们背诵古代诗歌:“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第一遍单纯背诵,无非十四个汉字。第二遍背诵,就不妨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高朗的晴空,淡淡的浮云,一只白鹤展开羽翼,穿云直上。第三遍背诵,就应该进一步理解感情,融入其中:碧空万里,一鹤腾翔,诗人的激情也
7、被牵动,扶摇直入天宇,这是何等自信的才情,何等豪迈的抱负。这样,在反复的背诵中,我们不仅牢记了诗句,质感地体会了诗歌阅读的规律,还使自己的胸怀受到陶冶,文采得以提升。重复学习要任务明确,专心致志。如果计划每天记牢20—30个英语单词,那就一定要持之以恒,随时检查。重复学习又不能死搬他人教条,要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我有两位学生,王之琪(后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和迟喧(出国留学,读至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两人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