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852451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1
《音乐鉴赏课_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音乐鉴赏《蛰龙飞起舞东方》导学案使用教材:《音乐鉴赏》(湘版)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记住学堂乐歌、“五四”时期的群众歌曲、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名称、代表人物及作品、并熟悉歌曲及创作特点。2、愿意感受与体验不同时期的群众歌曲,主动进行相关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学堂乐歌、“五四”时期的群众歌曲、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历史意义。教材分析:1、本节课以鉴赏学堂乐歌、“五四”时期的群众歌曲、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的群众歌曲为主要内容,通过聆听、讨论、演唱认识沈心工、李叔同、赵元任、聂耳等不同时期的代表
2、人物及其历史贡献。2、通过学生自身的音乐实践活动——聆听、讨论、分析、演唱《送别》、《卖布谣》、《义勇军进行曲》,充分感受并体验不同时期群众歌曲的风格特征、创作特点。使学生在动脑、动耳、动眼、动嘴等全方位的感官参与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从而进一步领悟这三个不同时期群众歌曲的意义。教学重点:熟记三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创作特点、历史意义。教学难点:感受、体验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聆听《卖布谣》,试以歌曲第三小节“卖布买米”为例,探究歌词声韵与曲调的结合关系。教学过程:(课前音乐播放)1.古代歌曲
3、《扬州慢》2.男声合唱《天路》:一、组织教学:进行音乐课礼仪二、导入:这两首歌曲有什么区别?各自的特点。三、新授:(一)学堂乐歌:定义:代表人物代表曲目贡献(二)五四时期的群众歌咏:代表人物代表曲目贡献(三)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代表人物代表曲目贡献四、比较总结:学堂乐歌五四时期的群众歌咏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创作特点代表人物演唱形式历史意义五、拓展与延伸:1、2007高考题: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基本能力”测试与音乐有关的试题人类祥和、欢乐地共同生活在一起,是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愿
4、望。西方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曾把追求欢乐的主题用合唱融入交响曲的形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4分)其主题旋律是:3345
5、5432
6、1123
7、3.22-
8、3345
9、5432
10、1123
11、2.11-
12、……请问:(1)该旋律的节拍是__;各拍之间的强弱规律是__、__、__、__。(2)这位音乐家的名字是_______。(3)合唱与齐唱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作业:预习器乐曲的相关知识。七、下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