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84635
大小:1.13 M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4
《一、湖底硬粘土沉积记录揭示的古海岸带环境特征付苗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湖底硬粘土沉积记录揭示的古海岸带环境特征——付苗苗基于揭穿湖底硬粘土SC6孔(31°13′11.7″N,120°50′06″E,总长18m)开展了多环境指标的综合研究,包括粒度(80个)、磁化率(160组)、粘土矿物(13个)、地球化学(27个)、有孔虫(18个)等(图1)。SC6剖面各环境指标曲线图研究结果表明,澄湖湖底第一硬粘土层也是风成的,其中硬粘土上部的暗绿色层比下部的黄褐色层经历的风化作用更强。同时,有孔虫指标显示在末次间冰期澄湖所在的地区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海侵。该剖面0-800cm段主要由细粉砂、中粉砂、粘土组成,其次为粗粉砂,砂含量很少,为粘土质粉
2、砂。磁化率平均值为8.12×10-8m3kg-1。粘土矿物由伊利石、1.4nm矿物、高岭石、蒙皂石组成,其中1.4nm矿物包括绿泥石、蛭石以及绿泥石/蛭石混层矿物。常量元素主要由Si、Al、Fe、Ca、Na、K、Mg组成,其中SiO2、Al2O3和Fe2O3三者的含量之和占70.36-87.67%,呈显著的富硅铝铁。微量元素主要由Mn、P、Zr、Rb、Sr、V、Zn、Pb组成,其中Mn、P、Rb三者的含量最高。在700~800cm处,有孔虫数量最多,平均达3923粒/50g,向下逐渐减少,平均298粒/50g,其中700~710cm段的有孔虫数量最多,为4646粒/
3、50g。二、湖底古河道充填沉积记录所揭示的环境变化信息——史凯SC1剖面岩性、粒度、有孔虫、年代数据综合图通过对SC1剖面岩性、粒度、有孔虫等的实验分析,并结合孢粉数据探讨了苏州澄湖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规律。(2)粒度:SC1剖面中对176个样品进行了粒度测试分析。整个剖面粘土(<4μm)的平均百分含量为21.66%,粉砂(4-63μm)为56.74%,细粉砂主导了粉砂粒级,砂(>63μm)的平均百分含量为21.6%。SC1剖面平均粒径变化范围为9.61-154.99μm,平均值为37.99μm。整体上来看,从底部向上平均粒径有逐渐减小的趋势。根据粒度参数变化
4、规律,参照沉积物粒度组成及岩性特征,兼顾到后面分析的微体古生物特征,可将剖面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Ⅰ、Ⅱ、Ⅲ、Ⅳ、Ⅴ层。其粒度各参数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的特点,该粒度分层与有孔虫属种组合分段较为一致。其中Ⅰ、Ⅱ两层平均粒径较大,砂的含量较高,粘土含量较低,说明水动力条件较强,对应于晚更新世海侵。Ⅲ、Ⅳ两层对应于晚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中期的高海面时期,第Ⅳ层对应于全新世高海面时期,其平均粒径稍高于第Ⅲ层。第Ⅴ层平均粒径明显减小,且变化幅度不大,砂的含量也很小。根据前人的研究,并结合自己的认识,本人认为该时期已不再遭受海侵的影响,本区成为滨海平原,其上遍布了纵横交错的河道和
5、水系。新石器文化从此得到繁荣和发展。(3)有孔虫:通过SC1剖面微体古生物实验分析,对太湖平原晚第四纪以来的海侵及海平面变化有了大致的认识,初步认为太湖平原晚第四纪以来经历了两次海侵(或者是较大规模的海水倒灌),一为晚更新世末期,一为全新世中期。判断两次海侵时期的依据是:该孔晚更新世末期海侵具有特征属种——施罗德假轮虫,据汪品先、闵秋宝等研究认为施罗德假轮虫出现在晚更新世地层中。全新世中期海侵有孔虫丰度最大值位于4.95m处,而4.86m处有一14C测年显示时间为6955±50aBP(BP为距1950年的年代),这一时间与前人对全新世最高海平面时期的研究结果相当吻合
6、。对于全新世中期的海侵,本人认为进入全新世以来,太湖平原地区沿下切古河谷方向经历了海水倒灌(海进)——大规模海侵——海水倒灌(海退)的演化序列。全新世初期,海平面持续上升,无明显波动现象。全新世中期高海面过后,海水仍会沿尚未被沉积物淤平的古河谷上溯,从而引发规模大小不等的海水倒灌事件,表现在该时期有孔虫的含量都较低、有波动,而且有孔虫壳体极小。含量较低是因为河口区沉积速率过快,有孔虫个体被“稀释”的缘故,而壳体较小则是被潮流搬运过程中和沉积物一同被分选的缘故。2.04m处有一14C测年数据,年代为4770±50aBP(BP为距1950年的年代),大致处于良渚文化时期
7、。全新世高海面过后,由于沉积作用强盛,岸线逐步东移,本区不再受大规模海侵影响,区内曾遭受海侵的高爽台地经加积填高,具备可以栖息的条件,在这种环境下,SC1剖面所处的席墟浦河口地区出现了众多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05m处有孔虫含量较多,但不能作为一次大面积的海侵来认识,只能看作是一次较大规模的海水倒灌事件。频繁的海水倒灌事件加之区域洪水事件可能是导致良渚文化消失的主要原因。由于海水的倒灌使得本区水资源盐渍化,已无法适于饮用,良渚人进行了有预谋的整体搬迁,而并未导致良渚人灾难性的灭绝。经过研究得到以下初步结论:通过对SC1剖面岩性、粒度、有孔虫等的实验分析,并结合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