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倾角煤层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探讨.doc

陡倾角煤层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探讨.doc

ID:57834307

大小:6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31

陡倾角煤层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探讨.doc_第1页
陡倾角煤层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探讨.doc_第2页
陡倾角煤层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探讨.doc_第3页
陡倾角煤层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探讨.doc_第4页
陡倾角煤层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探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陡倾角煤层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陡倾角煤层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探讨摘要:以地表相对高差13加的黄土覆盖区且煤层倾角30°〜60。的王家山矿区为例,阐述了复杂地表条件下,陡倾角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地震资料采集、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的技术方法。关键词:黄土嫄;陡倾角;观测系统;叠前深度偏移0引言中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占我国煤炭资源储量的2/3以上,钻探勘探成本大,构造控制精度较低,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进行中西部地区构造勘探,是煤矿的首选技术,但如何提高地震勘探的准确率,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依托王家山煤矿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对复杂地表条件下,陡倾角煤层区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进行了尝试。1地质概况

2、王家山矿区地形起伏大,最大相对高差约130in;区内局部区域存在高差达20余米的直立陡坎和冲沟。区内约80%的区域被厚度较大的松散黄土层所覆盖,约20%的区域为白垩系、侏罗系出露地表区。复杂的地形条件给野外测线布置带来了较大的不便,横向变化迅速的浅层结构给地震勘探的成孔与接收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另外,多年开采形成的塌陷区对地震波传播路径带来不利影响。矿区主采煤层是2#、3#、4#煤层,其中2#煤层与4#煤层厚度较大;煤层顶、底板以砂岩与泥岩为主,一般来说,煤层与砂岩、泥岩之间存在较大的波阻抗差异,能够形成连续性较好的反射波,煤层层数多,对解释落差较大断层的性质、落差

3、和视倾角有利;但经验表明,上覆煤层对反射波的能量具有较强的吸收作用,使得下传的反射波能量减弱。另外,三维地震区内条件比较复杂,主要表现为:地层倾角大(见图1(a)),给野外施工、资料处理及解释都带来很大的困难;煤层结构、煤层层间距及厚度变化较大,2#、4#煤层间距在40~100m,3#煤层存在沉积缺失区、4#煤层煤局部有分叉合并现象,这种现象同时出现时,容易增加解释的多解性。2勘探难点在以往地震勘探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勘探区地震地质条件,总结了勘探技术难点,主要表现:①黄土嫄区的地震单炮记录信噪比、分辨率低,勘探区大部分为黄土丘陵区,且黄土层较厚;②因交通不便,基岩

4、裸露风化区的成孔相对困难;③塌陷影响区破坏地震波的正常传播路径;④勘探区地表高差较大、低(降)速带厚度横向变化剧烈,静校难度大;⑤勘探区内煤层埋藏深度变化大,单一观测系统难以保证全区的勘探效果;⑥勘探区地层角30°〜60°,成像难度较高;⑦煤层层数多,间距小,钻孔资料稀少,同时缺少声波与密度测井曲线,反射波地质含义标定难度大。3技术对策观测系统设计观测系统软件模拟可知,煤田勘探常用的条束状观测系统存在炮检距与方位角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实践证明,这种问题会影响静校正的效果。而采用束状砖块观测系统可以改善炮检距与方位角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进而提高静校正的精度;解决低信噪比

5、的主要措施为增加有效覆盖次数、加大激发井深与药量。地震勘探中,叠前偏移处理技术是确保大倾角地区准确成像的主要手段,而叠前偏移一般要求资料采集时应用宽方位角、大排列接收的观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同时大倾角地层地震勘探时应较小的接收道距;实际资料证明,下倾接收会降低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所以观测系统设计时应采用下倾激发方式。结合勘探区地球物理参数,设计了10线10炮制砖块式束状观测系统,具体参数:线距40m,接收道距10m,接收道数(在埋藏深度小于400m的区域为单线48道,在埋藏深度400^720m的区域为单线84道,埋藏深度大于720m的区域单线为108道),覆盖次数为

6、30次,面元网格为5mX10m。资料采集(1)试验工作进行试验时,分别在黄土区激发与接收、黄土区激发基岩裸露区接收、基岩裸露区激发黄土区接收、基岩裸露区激发与接收。试验结果表明,在黄土区激发时,激发层位选择在黄土颜色变深或者含水较多的位置,能够取得较好的激发效果;在基岩裸露区激发时,井深大于4m能够取得较好的激发效果。比较单炮记录可知(见图2),在基岩裸露区激发与接收的效果最好,基岩裸露区激发黄土中接收效果次之,黄土中同时激发与接收的效果最差。因此,在黄土区施工时,尽量做到在基岩裸露区激发,能够保证获得较为理想的单张记录。(2)生产工作针对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生产

7、施工时需采取的措施:①对激发点进行加密测量,确保激发点不在设计位置的炮点位置准确;②尽可能采取在基岩中激发、黄土嫄上接收的施工方式来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与分辨率;③采用特殊观测系统,对资料质量较差的地段进行补炮;④对基岩裸露风化区,利用浅井组合或机械钻成孔;⑤野外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下倾放炮、充分镶边”的原则,确保第一手资料的质量;⑥加强塌陷影响区的调查工作,保证炮点、检波点不进入塌陷影响区,为了弥补检波点减少导致的覆盖次数下降的影响,采用在下倾方向加密炮点的设计思路保证资料质量;⑦及时进行记录评级,并将评级结果标示在工程布置图上,参照评级结果,对后续施工中品质

8、较差的记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