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831435
大小:142.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3-31
《一级建造师《建筑管理与实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A410000建筑工程技术1.、结构的功能要求:(1)安全性(2)适用性(3)耐久性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概括为结构的可靠性。2.、两种极限状态SS如图p2411011-1 构件对轴向拉力的抵抗能力为R=f1A.显然:P2411011-1若S>R,则构件将破坏,即属于不可靠状态;若SR是不可靠的,R比S超出很多是不经济的。我国的设计就是基于极限状态的设计。极限状态可分为如下两类:承载力极限状态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3.、掌握杆件的受力形式科分为以下五种:拉伸、压缩、弯曲、
2、剪切和扭转。4、材料强度的基本概念结构杆件所用材料在规定的荷载作用下,材料发生破坏力时的应力称为强度。5、杆件稳定的基本概念在工程结构中,受压杆件如果比较细长,受力达到一定数值(这时一般未达到强度破坏)时,杆件突然发生弯曲,以致引起整个结构的破坏,这种现象称为失稳。因此,受压杆件要有稳定的要求。临界力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1)压杆的材料:(2)压杆的截面形状及大小(3)压杆的长度(4)压杆的承载情况:两端固定的与两端铰接的比。当柱的一端固定自由时,L0-2L。两端固定时,L0=0.5L;一端固定一端铰支时,L0=0.7L;两端铰支时,Lo=L6.当构建长细过
3、大时,常常会发生失稳破坏,我们在计算这类柱子的承载能力时,引入一个小于1的系数来反映其降低的程度。7.建筑结构适用性建筑结构除了要保证安全外,还应满足适用性的要求,在设计中称为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包括构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产生过度变形,导致影响正常使用或建筑外观;构件过早产生裂缝或裂缝发展过宽;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结构或构件产生过大的振幅等。超过这种极限状态会使结构不能正常工作,使结构的耐久性受影响。8.杆件刚度与梁的位移计算限度过大变形的要求即为刚度要求,或称为正常使用下的极限状态要求。影响位移因素除荷载外,还有:(1)材料性能:(2)构件的截面(3)
4、构件的跨度29/29(1)荷载大小9.梁的变形主要是弯矩所引起的,叫弯曲变形图1A411012P410.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类别设计使用年限示例15临时性结构225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350普通房屋和建筑物4100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要求1.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2.一般环境中混凝土材料与钢筋最小保护层11.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表1A411013-412.当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比表1A411013-5的规定低有一个等级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增加5mm;当低两个等级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增加10mm;先张法构件中预应力钢筋在全预
5、应力状态下的保护层厚度可与普通钢筋相同,否则应比普通钢筋增加10mm1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的位置称为力的三要素。14.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用一个力来代替称力的合成;物体相对于地球处于静止状态和等速直线运动状态,力学上把这两种状态都称为平衡状态一般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是15.图1A411021-5截面法计算桁假杆件内力p916.剪力图和弯矩图P917.对于悬挑构件(如阳台、雨篷、探头板等)、挡土墙、起重机机械防止倾覆的基本要求是:引起倾覆的力钜M(倾)应小于抵抗倾钜的力钜M(抗)。为了安全,可取M(抗)≥(1.2~1.5)M(倾)18.地
6、震是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强烈运动,是一种自然现象,成因可三种: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构造地震19.构造地震,这种地震破坏性大,影响面广,而且发生频繁,约占破坏性的95%以上20.地震深处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部位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方位置叫震中。震中附近地面震动最厉害,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震中区。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称为震中距。震中距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21.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是里氏震级。影响程度用地震烈度来描述。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的是12个等级划分的烈度表1、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及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7、。2、一个地区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一定时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最大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大体为在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3、抗震设防是指房屋进行抗震设计和采用抗震措施,来达到抗震效果。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4、抗震结构的概念设计要考虑一下因素:(1)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所,避开不利的场地。开阔平坦密实均匀中硬土地段使有利场地。不利场地一般使指软弱土、易液化土、山嘴孤丘、陡坡河岸、采空区和土质不均匀的场地。(2)建筑物形状力求简单、规则,平面上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尽可能靠近,以避免地震时发生扭转和应力集中而形成薄弱部位。(3)选择技术先
8、进又经济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地震力的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