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苗种繁育技术

泥鳅苗种繁育技术

ID:5782417

大小:25.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17-12-24

泥鳅苗种繁育技术_第1页
资源描述:

《泥鳅苗种繁育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泥鳅苗种繁育技术 1).亲鱼选择。  泥鳅一般2冬龄(经过2个冬天)可达性成熟。性成熟的亲鱼在4~9月份分批产卵,以5~7月为最盛。当水温稳定在22℃时,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表粘液多,雌鳅体长10厘米,体重18克以上,雄鳅体长8厘米,体重12克以上的作亲鱼。雌雄的识别方法是:雌鳅胸鳍宽而短,末端较圆,繁殖期用手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鳅胸鳍大而窄长,末端尖微弯,第2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生殖期挤压腹部有精液流出。  2).催产孵化。  繁殖方法包括自然产卵和人工授精繁殖。为了提高产卵率,使产卵集中一致,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注射激素

2、催产。剂量为每尾雌鳅注射鲤鱼脑垂体0.5~1个或绒毛膜激素(HCG)100~150国际单位,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配成0.1毫升的药液,雄鳅则减半。若自然产卵繁殖,注射激素后,按雌雄比例1∶2或1∶3放入大水缸或小鱼池中,也可放入悬挂在鱼池水体中用40目筛绢制作的孵化箱内。池(箱)中用棕片或柳树根做成鱼巢。产卵后及时捞出亲鳅,以免亲鱼吞食卵子。让粘附在鱼巢上的卵子在原池中自然孵化。若采用人工授精繁殖,注射激素后将雌雄鳅分别静养在水缸或网箱内,12小时后如发现雌鳅自动排出少量卵子,或用手轻压腹部有卵子流出,即可进行人工授精。将亲鱼的卵子和精子

3、在短时间内同时挤到面盆等容器内,充分混合受精。受精卵可粘附在鱼巢上,置小鱼池中自然孵化。经过1~2天(水温24℃左右)即可出苗。  3).鳅苗培育。泥鳅苗孵出3天后卵黄囊即消失,能自由游泳、摄食,应及时转入育苗池中培育(在小池中孵化的可原池培育)。每平方米放苗800~1000尾。育苗池的面积不宜过大,以50~100平方米为好。池中要挖鱼溜,池水深20~30厘米。放养前进行消毒和清池,并施禽畜有机肥以培养饵料生物。在放养初期只在鱼溜内注满水,待鳅苗习惯以后,再灌水入池至计划深度,使鳅苗分布全池。开始投喂熟蛋黄、鱼粉、奶粉、豆浆等精饵料,几

4、天后用煮熟的糠麸、玉米粉、麦粉、菜脚叶等植物性饵料,拌合剁碎以后的鱼虾、螺蚌肉等动物性饵料进行投喂。每天投饵3~4次,投饵量初期为总体重的2%~5%,后期8%~10%。经育苗池喂养1个月左右,体长达3~4厘米、体重0.4~0.5克,开始有钻泥习性的时候,即可将幼鳅放入池塘、稻田或木箱中进行成鳅饲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