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初中地理会考海陆专题知识讲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海陆分布会使等温线发生弯曲。等温线弯曲规律——“高高、低低”规律。“高高”:气温比同纬度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或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气温比同纬度高。“低低”:气温比同纬度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或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比同纬度低。海、陆等温线的弯曲与季节:(符合“高高、低低”规律)7月,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记住后使用方便)1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记住后使用方便)(2)陆地上地形起伏会使局部等温线闭合,根据地势高,气温低的原理,可把等温线转换成等高线,从而变成等高线地形图
2、了解地形起起伏。局部等温线闭合,数值内低外高,则为山地(或丘陵);局部等温线闭合,数值内高外低,则为盆地(或洼地);在有山脉的地方,等温线应与山脉平行,且对称分布,等温线在穿过山脉处,应该凸低纬。同一纬度地带,海拔高处的气温日、年较差比海拔低处要小。同一海拔高度,迎风坡的气温要比背风坡的气温低。湖泊、水库附近的气温日较差比较小,夏季较凉爽,冬季较温暖。(3)暖流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寒流流经海区高,因此,暖流流经处,等温线向高纬(两极)凸出;,寒流流经处,等温线向低纬(赤道)凸出。气温日较差影响因素:纬度(随纬度增加
3、而减小),季节(夏季较大,冬季较小),海陆(海洋及沿海地区小,陆地及内陆地区大),天气(晴天大,阴天小)等因素影响气温年较差影响因素:纬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大);高地小于谷地,凹地;植被覆盖地小于裸地;海洋和沿海地区小于陆地;多云雨区小于少云雨区;海拔愈高气温年较差越小从近几年的初中地理会考命题和考查的方向来看,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读图能力、知识迁移、数据处理、综合分析、区域特征、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等地理能力的考查。因此,我们在进行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时,除了按教材编写顺序进行考点知识梳理和复习之外,组织专门的专题复习很有
4、必要。专题复习一般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主要考点的基础上的知识整合和梳理,它有利于让学生摆脱教材的束缚,将零散的知识进行高度的融合,形成完整的知识树,从而提升地理能力,达到真正灵活运用的层次。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组织地理专题复习比较科学和有效:一是等值线专题。初中地理等值线的判读是初中学生普遍感到比较困难和头疼的问题,但它往往又是会考考试的必考内容,因为等值线可以很好的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初中地理的等值线一般包括等高线专题、等温线专题、等降水量线专题等。等值线专题一般从以下几个
5、方面来组织复习:一是掌握等值线的共同规律,等值线的变化都是有共性的,不同的等值线代表不同的含义,比如等高线反映的是地形的起伏,重点让学生学会判断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山顶等地形部位,同时根据变化规律判断河流的位置、流向以及相对高度等内容,2012年中考中就有一道这样的题型。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变化规律主要让学生掌握气温和降水的地域分布规律以及各种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的实际运用。比如,气温的年变化规律、海陆分布规律,从等温线图中判断海陆分布、南北半球的分布等。等值线专题复习可以让学生对各种地理规律的掌握和运用提供很好
6、的帮助,是提升学生地理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二是自然地理专题,本专题可以按照自然地理的要素,从总体上进行归纳和整理,让学生形成整体印象,突出世界和中国地理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区域中有个性和特点的自然地理特征,并且掌握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一般可以从地理位置分析、地形特点、气候特点、河流湖泊、资源特点等几个方面来组织,把各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特点落实到地图上。比如,位置分析,先介绍一般规律,从纬度、海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再结合地图,选取有特点的区域和一些新的区域来分析。地形特点,可以把世界和中国各区域显著的地形特点进
7、行比较分析,形成整体印象。气候分布把世界各个区域典型气候的分布及特点进行区分。比如,亚洲的季风气候、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等,这样就将教材中零散的知识有效地进行了整合。三是人文地理专题,人文地理要紧密结合自然地理专题进行复习,可以分为世界各地区典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及原因,世界主要的人口和城市分布规律及原因,世界各区域的生活习惯、房屋建筑特点等几方面。一方面让学生掌握重点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从自然地理角度来分析各区域人文特征形成的原因,可以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四是环境灾害专题,环境问题是历年来中考中
8、的热点,也是当今世界关注程度很高的问题。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念也是地理价值观培养的主要目标。环境问题专题可以把目前主要存在的环境、灾难进行归类。比如,可以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包括地震、火山等;次生环境问题,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资源破坏、缺水、土地荒漠化等。然后再落实到各个区域,重点让学生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原因一般可分为自然原因和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