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网络营销——论坛营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品牌赢得好口碑—论坛营销guojiaqi1987@163.comContents“无偿快递国旗”受企业青睐的论坛营销成功论坛营销三步走成功案例概述中国互联网的舆论平台已经十分发达,几乎每个网站都设有BBS论坛(BulletinBoardSystem),论坛总数已达到130万个,位居全球第一。论坛营销,就其实质来说就是基于网络所进行的口碑性营销。传统的口碑营销:是指企业通过朋友,亲戚的相互交流将自己的产品信息或者品牌传播开来。现今的口碑营销:企业在调查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为消费者提供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制定一定的口碑推广计划,让消费者自动传播公司
2、产品和服务的良好评价,从而让人们通过口碑了解产品、树立品牌、加强市场认知度,最终达到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的目的。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营销方式成功率高、可信度强一则“无偿快递国旗”帖子蕴涵的“营销”智慧主帖:圆通快递无偿运递国旗,支持海外华人助威奥运。4月18日,上海青年指赠的第一批五星红旗,由圆通这递公司免费送达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的华人组织。 随着海外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的不断展开,越来越多的华人反映,在海外难买到中国国旗。天涯社区了解这一情况后,发起”指赠国旗、助威奥运”的活动。4月15日,上海青年捐赠了2700面五星红旗,准备分发给奥
3、运圣火所经过城市的华人。圆通速递公司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表示支持爱国行动,愿意无偿把这些国旗快递到韩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地。4月15日19时,圆通公司派专车到天涯社区网站包装、才主运国旗,如图3•1所示。16日一早就将国旗转运到深圳国际快递部。18日,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的华人组织已经接到了第一批国旗。随着各地网友的热烈响应,指赠越来越多。为了做好快递工作,圆通公司与天涯社区网站制定了合作方案。4月16日下午,又有500面国旗及1000面国旗不干胶贴面运往吉隆坡、雅加达、堪培拉、长野、首尔等地。口碑营销的力量一向为商家所重视。据市场研究
4、公司JupiterResearch的调查数据显示,77%的网民在线采购商品前,会参考网上其他人所写的产品评价:超过90%的大公司相信,用户推荐和网民意见在影响用户是否购买的决定性因素中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以口碑相传为特征的论坛营销,正逐渐成为网络时代商家所看重的一种营销方式。1.营销帖的3种类型帖子是网民在论坛中就其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个人见解。网民就某一现象发表意见后,其他网民可就这一话题以回复(跟帖)的形式参与讨论,因此一组完整的帖子一般由主帖与跟帖组成。从论坛营销的实际操作来看,可将营销帖分为小帖、大帖、纯广告帖3类。(1)小帖。形式为一个
5、主帖+少数几个跟帖,从产品的某一特性入手撰写帖子,帖子重在传递产品信息,内容互动性不强,属于“一次性用品”。(2)大帖。形式通常为一个主帖+多个(50个以上)跟帖,从某一热点事件入手,内容具有很强的互动性,通过大量的跟帖,向网民较为完整地传递企业品牌和产品信息,属于“耐用品”。基本类型为精华帖、置顶帖、热帖、平帖。精华帖:帖子内容精彩、有价值,带有“精”标识的帖子。置顶帖:值得向本版网民展示,带有“顶”标识的帖子。热帖:内容有吸引力,能引发网民参与讨论,带有”HOT”标识的帖子。平帖:出现在相关板块发帖栏内,无任何特殊标识的帖子。首页出
6、现:帖子在论坛板块的第一页内可见。(3)纯广告帖。通常为论坛首页的前5个帖子,发帖者通过与各大论坛版主建立合作关系,花钱购买靠前的帖子位。广告帖主要用于产品事件营销。2.论坛魅力是营销之根基网聚了众多有共同爱好、共同需求网友的论坛是论坛营销的根基。以天涯论坛为例,截至2007年6月30日,天涯论坛的注册用户近2000万,同时在线人数超过30万人次,每天的发帖量达到3万篇,其中80%以上为网络原创,每天的回帖数量高达150万。(1)情感因素。论坛"隐身"(隐藏真实身份)·的发言方式无疑提供了一个最"安全"的情感宣泄场所。(2)社会舆论因素。随着社会
7、经济的发展以及西方文化的渗透,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他们不再满足单纯地从传统媒体,越发渴望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讨论。(3)技术因素。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Web2.0时代的到来,互动已成为论坛文化的主流,各方的思潮汇聚成强大的舆论,开始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撼动主流媒体地位。受企业青睐的论坛营销(1)论坛的"人气"以及所聚集的核心受众,是企业所看重的重要因素之一。(2)论坛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成本低廉且信息发布迅速、覆盖面广。成功论坛营销“三步走”1.选择合适的论坛2.巧妙设计帖子(1)标题。网民浏览论坛的时候,首先接触到的是帖子的标题,标题
8、“诱人”与否直接决定了帖子是否会被点击浏览。因此在策划标题时,可以从引发产品使用的场景入手,选定一个能引发争议的产品使用场景,以争议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