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2003--中考-语文-试题.doc

泸州--2003--中考-语文-试题.doc

ID:57763751

大小:62.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3-26

泸州--2003--中考-语文-试题.doc_第1页
泸州--2003--中考-语文-试题.doc_第2页
泸州--2003--中考-语文-试题.doc_第3页
泸州--2003--中考-语文-试题.doc_第4页
泸州--2003--中考-语文-试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泸州--2003--中考-语文-试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泸州市二OO三年初中毕业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A卷)(考试时间:只完成A卷120分钟,完成A、B卷150分钟)说明:1.本次考试试卷分为A、B卷,只参加毕业考试的考生只需完成A卷,要参加升学考试的考生必须加试B卷。2.A卷满分为100分,B卷满分为50分,A、B卷满分为150分。3.A卷1—8页,B卷9—12页,A、B卷共12页。第Ι卷(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黄晕yūn 骇人听闻hàī B.黝黑yǒu揆情度理kuíC.迸溅bìnɡ臭名昭著zhāo 

2、D.瞥见bì戛然而止jiá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通幽曲径熠熠夺目油光可鉴B.赫赫有名相形见绌左右逢源C.恩宠荣碌绿草如茵不屑置辨D.滥竽充数安然无恙 猝然长逝3.下列各项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李亮真是别出心裁,办的手抄小报内容和形式都与众不同,令人叫绝。B.在铁的事实面前,他哑口无言,耷拉着脑袋。C.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能写出这样优美的散文,真是难能可贵。D.由于没有及时复习,这次半期考试我简直就塞翁失马,考得惨极了。4.下列句中的“与”和例句中的“与”意思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我与她是好朋友。A.信件已交与

3、本人。B.我们要与困难作斗争。C.我们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D.我们要与人为善。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老师们正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B.摩尔商场那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气派,真让人眼花缭乱o第13页C.记者到学校采访到许多王老师的动人事迹。D.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o6.下面各句与课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生。D.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7.下列作家作品各对应项完全正确的是A.《鲁提

4、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明代——《三国演义》B.《醉翁亭记》——欧阳修——唐代——《欧阳文忠公文集》C.《口技》——林嗣环——清代——《虞初新志》D.《陈涉世家》——司马光——汉朝——《史记》8.指出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译: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完一石粮食。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带领妻子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译: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9.下面加“~~~~~~”的一句是一副对

5、联的上联,后面有四句下联,但其中只有一句最好,应当是~~~~~~~~~月送花香浮小院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满园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B.《天净沙·秋思》是元散曲中的小令,它寓情于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第13页C.《变色龙》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写的,小说充分运用讽刺艺术的力量,表现作者的爱憎和对社会的批判。D.《故乡》选自鲁迅写的《朝花

6、夕拾》,小说中的闰土是在生活的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广大劳苦民众的代表。泸州市二OO三年初中毕业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A卷)第Ⅱ卷(阅读、作文题共80分)二、阅读下面三段文字按要求答题。(共30分)(一)(10分)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他偏看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

7、牛顿看见了,却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人类思想。我们中国的孔子,也是个好问的人。他到太庙里去,看见每样事物都要问。他知道老子熟悉典籍,就去向老子问礼。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的?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举了这些个人物,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_______、________,但是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要求知识,明道理,处处都会碰到问题。不能勤于发问,是多么可惜啊!11.本文段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2分)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使用的事例论据。(2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